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78)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的主要特色

佛教与妇女

佛陀也同样提高了妇女地位,使她们认识到她们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佛陀诞生之前,妇女在印度得不到尊重。印度作家黑摩禅陀把妇女贬低为“照亮通往地狱的火炬”。

佛陀没有让妇女蒙羞,只不过承认她们性格上的脆弱。他看到了男女之人的内在美德。在他的教法中,佛陀给予她们适当的地位。性别不是纯洁和服务的障碍。

巴利语有时用matugama(母亲之群或母亲社会)来称呼妇女。作为母亲,妇女在佛教中占有值得尊敬的地位。母亲被认为是升天的方便之梯,妻子是丈夫的最好朋友。

虽然佛陀最初因为多种合理的因素拒绝妇女加入僧团,但后来还是在阿难陀尊者和他的养母摩诃波阇波提乔达弥的请求下作出了让步,创建了比丘尼僧团。这样,佛陀为妇女建立了第一个清规戒律俱全的组织。(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佛教的原则 ⑥

◎自立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因果自作自受。例如能依赖他人生存的人,是因为他有良好的善行,或是宿世的果报,别人才让他有所倚靠,让他有较多的享受,也会对他很客气。有自立经验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一个原则,那就是修行是为了自己来世的依靠处!同样地,死后除了自己所造的业力别人不能替代以外,其它的都带不走!经中要我们随喜地赞叹功德,受施者也随喜接受,那么,一切的功德将会圆满!这算是一种业,叫做意业。相同的,回向功德也是这个道理。关于这个原则,我引用佛陀所说的话来说明:“自己要劝告自己、检讨自己,以觉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就会快乐!”佛使比丘著

◇◇◇◇◇◇◇◇◇◇◇◇◇◇◇◇◇◇◇◇◇◇◇◇◇◇◇◇◇◇◇◇◇◇◇◇◇◇◇◇◇◇

佛教信的是什么

佛教讲智慧,也讲觉悟。佛陀耶,是外来语。翻为汉语,就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这两者,不能分割、分离。这是一个整体(一体两面),就是说,有这个智慧,才有这个觉悟;有这个觉悟,才有这个智慧。可见,佛教所讲的智慧,是离不开觉悟的智慧。我们信佛教,信的正是智慧。

人的一切痛苦、烦恼、忧悲、妄念、迷思、迷误、困惑,失去理性、失去良知,人的一切不幸的总根源,就是无明。

无明,就是心的幽暗、昏沉、没有光明,不能照见、不能清醒。一句话,处于冥冥长夜,双眼摸黑。用古代一句名言,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用现代话,就是心头一团漆黑,这就是无明。(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6 新译时代之大家──玄奘法师

寻复还那烂陀寺有大德师子光,讲中百二论,破瑜伽义;玄奘为和会中观瑜伽二宗言,不相违背,乃著会宗论三千颂,以呈戒贤及大众,无不称善。时中印度羯若鞠阇国戒日王,作书与戒贤,请差善自他宗兼内外之大德四人,共乌荼国之小乘论师对论,奘即受命与海慧、智光、师子光共赴之。时复有顺世外道,来求论难,奘与之对论,溘然潜伏,且访得乌荼国小乘论师所制破大乘义七百颂,寻其廖节,申大乘义而破之,为一千六百颂,名制恶见论。声名益起。鸠摩罗王、戒日王、相继礼请,奘应其聘,其年腊月,戒日王为于曲女城设大会,与会者,有十八国王,大小乘僧三千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奘受请为论主,称扬大乘,序作论意,即有名之真唯识量颂是也。竟十八日,无一人能难破者。会罢,遂再经中央亚细亚东归。以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正月,归至长安。二月,谒太宗于洛阳,帝迎慰甚厚,诏于长安弘福寺禅院从事翻译,遂召沙门慧明、灵润等,为证文;行友、玄赜等,为缀缉;智证、辩机等,为录文;沙模、证梵语,玄应、定字伪。(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