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8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的主要特色 (24)

在以《大无害经》和《小无害经》为根据的高尚宽忍政令中,阿育王说:“唯有和为最,大家都应自愿倾听他人宣说的学说。”

在佛法中,佛教没有被限制于某一个特定民族或国家。佛法适应于全世界。

佛教徒无远近、敌我、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因为由知见而觉悟的普遍慈爱建立了一切众生的兄弟情谊。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世界公民。

因此,佛教的主要特色就是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和普遍性。

佛教流传了2500多年,是一切提高道德影响的最胜者。

一个民族有起有衰,强大的帝国兴旺而又消亡。但是只要佛教徒坚持其崇高的准则,以慈爱和理智为基础的佛法帝国仍然繁荣,并将继续昌盛。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佛教的原则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原则

空,其实是一个没有自我实体的东西,有的人将它误当成实体来执取,这就是集苦的开始;自己为自己造苦,一般的众生大抵相同。而所谓的众生,就是指拥有世间法性质的人。世间法是因为无明、欲望,然后努力勤奋以达到自己所求的目的;出世间法刚好相反,而是想要舍弃欲望和努力想要放下一切的“欲”,及过去一切的执取。因此,世间法只是平凡、反反复复的生命,而出世间法则是想出离表相的生命,以达到“灭无余”(涅槃)。

佛法的原则教导:因缘和合时必有生,有生必有演变,有演变必有灭、灭完必再生。所以一定要等到“灭无余”,才能不再被世俗牵绊,这就是“出世间”了。世间是苦,苦即是世间,世间除了苦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因为世间随时都在变动,有的时候,世间会呈现出乐的样子,但这就好像是包住勾子的鱼饵,只是为了勾住众生留在世间。乐的另外一种比喻,也可说是魔王的花,专门引诱众生沉醉在娑婆世界里,而不觉得厌倦。

佛使比丘著

◇◇◇◇◇◇◇◇◇◇◇◇◇◇◇◇◇◇◇◇◇◇◇◇◇◇◇◇◇◇◇◇◇◇◇◇◇◇◇◇◇◇
佛教信的是什么

科学,有两大类,一叫纯科学,或叫理论科学。一叫应用科学。纯科学这一部份,外行人是无法明白的,只有少数的科学精英才能弄明白。比如说,光是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人说得清。有人说是波,有人说是粒子,有人说是光子流,有人说,三者都是。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明白。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黑洞,内部引力极高,任何东西都出不来,就连光也出不来。你能明白这个吗?有科学家说,因为黑洞里的物质、能量,都被压缩到了一个难以形容的程度,为了解释这一点,他们举了一个例子,说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102层,如果把它的空间全部挤出来,那它的质量和能量,将被压缩到只有一枚缝衣针那么大。

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到了宇宙的黑洞里,就压缩成一根针了。你能理解吗?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阿瑟·埃丁顿爵士(他是最早能完全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士之一,也因为他是第一位提出并演示相对论的验证方法而获封为爵士),公开说:“科学无法直接带领人类到达真理,它只能把他们带进一个符号的影子世界。”阿瑟·埃丁顿称此为一个符号的影子世界,或一个影子的符号世界。这话出自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口,这难道是他随便说说而已的吗?(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10 四分律宗三家与大乘四分律宗之南山律师 ③

宣依法华、涅槃及成实、摄大乘等,唱化制二教之教判;更约定慧,分化教为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三教;约戒,分制教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三宗。四分律宗,当性空教一分;宣意在立三学圆融无碍,判四分正当假名宗,即四分律成立一乘圆顿之妙戒,故就此三宗中,四分律宗,亦圆教宗摄。(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