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之佛教 ⒄
12 牛头法融
法融为道信下横出一枝;融,润州延陵人。十九岁,博通经史。寻读大般若经,达真空理。后入茅山,就三论宗之灵法师出家受学。贞观十七年,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枯坐。信闻之,往寻访,付以所受僧璨顿教法门。自尔法席大盛。永徽三年,于建初寺讲大般若,听者云集。显庆二年(西元六五七年)寂,年六十四。所著有心铭。后世称此法系曰:牛头禅。牛头之门风,虽一时于唐代大盛,然递传数代而绝。
13 实叉难陀与八十华严
高宗崩,中宗即位,甫一月,太后武氏废之,立豫王旦,未几,又废之,遂自立,改国号,称皇帝。后崇重大乘,以晋译华严处会未备,闻于阗国有其梵本,遣使往求之,并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阗国王,以尊者实叉难陀,妙善华严宗旨,遣应旨。实叉难陀,生于永徽三年(西元六五二年)。证圣元年(西元六九五年),携梵本来洛阳。是年三月,诏入大遍空寺,同菩提流志、义净翻译,沙门复礼、法藏等笔受。至四年后──圣历二年,译成,八十卷,是为八十华严,又称唐译华严。次于西京清禅寺并东都佛授记寺等,译出大乘入楞伽经,文殊授记经等十九部。长安四年,辞还于阗,诏遣御史霍嗣光送还本国。至中宗景龙二年,再诏至京,送止荐福寺,讲演经旨。睿宗景云元年(西元七一O年)寂,年五十九。(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