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0)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④

在《法句经》的偈三一六及三一七,佛陀说:

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

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

及持有邪见的人,

将会堕入恶趣。

对无险的视为危险、

对危险的视为无险、

及持有邪见的人,

将会堕入恶趣。

(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莫把善法当佛法 ①

善法并非佛法,但佛法包括一切善法。

佛法是导人解脱,趣向究竟的法,而人天善法虽说可以导人向善,但是不能圆满佛法当中了生死的部分。

现在大多数佛法修学者,以老年人居多的一些修行者,他们往往误认为世间的善法就是佛法,有时会让我们可叹,甚至无力挽回。例如,有些人会选择《了凡四训》、《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三世因果文》等一些世间善书来努力修行。但是不管做什么事,若把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订错了,不管再怎么精进努力,也不可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就算尽其一生,不管多么努力的修行,终不能得解脱。

我们修学佛法,是为了出六道苦轮回与三界之火宅,让自己与众生共同趣入究竟解脱,圆满清净自性。若想达到这样,那么唯有真正的佛法能帮助你解脱,并非世间善法能解决的。当然,我们修学佛法过程中,最初没有选定适合自己的法门之前,可以了解一些善书,但并非一门心思把心皈依到善法当中,否则,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善法就是佛法。 (摘自《佛学文摘》2010.3 蒋鑫)

◇◇◇◇◇◇◇◇◇◇◇◇◇◇◇◇◇◇◇◇◇◇◇◇◇◇◇◇◇◇◇◇◇◇◇◇◇◇◇◇◇◇
佛教信的是什么

四、佛教信的是三宝

信仰佛教不是信仰鬼神,对鬼神的信仰、崇拜,是民间信仰,不是佛教信仰。民间信仰,是民俗的宗教现象,与佛教无关。

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佛宝,是福德、智慧、觉行圆满的人,首先是我们的世尊,创设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

法宝,是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是佛陀所说的真理,在文字上就是经律论三藏。以及历代祖师遗留下来的大量注释、语录和文献。

僧宝,是正在修学佛法,帮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他人修学佛法的人,包括菩萨、阿罗汉、出家二众和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现宇宙人间真理和留下教材的导师。

(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14 大乘华严宗之贤首国师 ②

宋高僧传,更有“属奘师译经,始预其间:后因笔受证义润文、见识不同而退出译场”之说。圣历二年,奉敕于佛授记寺讲新华严。后为武后,于长生殿讲六相十玄之义,指镇殿金师子为喻,后豁然领解,由是、集其语目为金师子章。前后讲新旧华严三十余遍。所著关于华严者,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华严游心法界记等。此外,有大乘起信论疏(或作义记),十二门论疏(或作宗致义记)等。晚年制新译华严经略疏,至第十九卷,寂于长安大荐福寺,时睿宗先天元年(西元七一二年)十一月。寿七十。藏字贤首,亦云赐号,又云谥号。通常称为贤首国师。其弟子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慧苑深达法义,特精华严,为藏门上首。然藏寂后,苑继新译华严经略疏后,作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往往与五教章、探玄记异义。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