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1)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⑤

佛陀的这些话的确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反映。例如,许多穷人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富人则对自己的财富感到骄傲;没吸引力的人对自己丑陋的面貌感到羞耻,美丽的人则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但金钱与容貌是否是判断什么是可耻或不可耻的因素?肯定不是。在任何一者当中,只要是品德良善的人就不须因为它们而感到可耻。反之,如果是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是非常富有与美丽,他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明了这一点之后,应当不断地检讨自己将要做的事是善的还是不善的。而通过只实行善业之下,他变得对其他众生没有任何威胁,这即是一种无畏施。而且自己也会获得善业的善报。

在此,我应当讲述《愚人与智者经》的摘要,以显示愚人如何导致自己的毁灭,而智者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在这部经里,佛陀对诸比丘说:“诸比丘,愚人的特征、愚人的相、愚人的本质有三个。是那三个?于此,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如果愚人不是如此,智者如何能够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由于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所以智者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莫把善法当佛法 ②

佛法可以统摄一切善法,例如十善法。若仅修善法,不修究竟解脱法,那么有情的生死是永远不能究竟出轮回的。

善法可以辅助我们发菩提心,行六度菩萨道,做为修学的资粮,但不是佛法的全部。

做为一个学佛者,应该选择佛法当中的某一宗派进行修学,严格的遵守所选择宗派的次第进行如法修学,这样才会在我们短暂的一期生命结束后,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若把有限的时间与生命,荒费在研习一些世间法的书籍上,那么这样的修学无异于南辕北辙,终不能到达般若的彼岸。

世间善法在导人向善、稳定民心、让人积极的面对生活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绝对不可执迷于此。若一味认为世间善法好修行,那么可能更接近于本土的儒家思想,并非了生死法门了。(完)(摘自《佛学文摘》2010.3 蒋鑫)

◇◇◇◇◇◇◇◇◇◇◇◇◇◇◇◇◇◇◇◇◇◇◇◇◇◇◇◇◇◇◇◇◇◇◇◇◇◇◇◇◇◇
佛教信的是什么

只有信仰三宝,才是真正的信仰佛教。

如果有人说,只信佛,不信法,不信僧,那么,这与信神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人说,只信法,那么就是一个只追求知识,只做学问的研究者了。如果有人说,我只信僧,那么,他和认干爹、拜干娘有什么区别?没有佛,哪有佛教?没有法,佛教的真理在哪里?没有僧,佛教的住世和弘传靠何人?所以,佛法僧是一体三宝,不可分离。佛陀住世,信徒以佛陀为皈依的中心。佛陀灭度后,信众以僧团为皈依的中心。而佛教又主张“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正法,依三宝,这才是佛教的信。佛教徒一般不自称佛教徒,而自称三宝弟子,也就是这个缘故。(完)(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15 菩提流志与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都有四十九会,上代译者,摘会别翻,而不终部帙。往者贞观中,玄奘往游印度,将此经梵本还,麟德元年,启夹译数行,而辍。菩提流志复赍梵本至,中宗命续奘余功,遂广鸠硕德,并召名儒,昔来未出,案本具翻;兼复旧义拥迷,详文重译。神龙二年(西元七O六年)创首,先天二年(西元七一三年)功毕。于中二十六会三十九卷,流志新译;余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并是旧译,勘同编入。新译旧译,四十九经,合成一部。

志、南印度人,志节高峻,解学宽深。高宗远闻雅誉,遣使往邀。以武后长寿二年(西元六九三年),创达都邑。即于其年,译出宝雨经,又译出大宝积经等,前后总译五十三部。后专修禅观,并晨昏持诵经行。开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寂,寿百五十六。

(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