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⑩

过后,狱卒把他套在一辆马车,再于烈火燃烧的地上把他拖来拖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驱赶他在烈火焚烧的火碳山爬上爬下。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头下脚上捉起来,丢进烈火焚烧到火热的金属锅里。他就在沸热的漩涡里被煮着。当他被如此煮着时,有时他被卷上来,有时他被卷下去,有时他被横着卷来卷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何谓佛教

如果有人问:“何谓佛教?”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不胜说。但是,最简捷的回答,莫过于“七佛通戒偈”中迦叶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不但是自利的──自净其意,更重利他的──众善奉行;脱离这两项行持,就不是佛教了。

今人视佛教为消极,显然是受到“现象”的误导,这是否意味着佛教徒对于“净化自己,利益他人”的认识有待调整呢?实在值得三思。(摘自《日日是好日》释吉祥编辑)

◇◇◇◇◇◇◇◇◇◇◇◇◇◇◇◇◇◇◇◇◇◇◇◇◇◇◇◇◇◇◇◇◇◇◇◇◇◇◇◇◇◇
佛陀时代的寺院风貌 ⑤

雨季过后,比丘们必须拆除自己的茅棚,再继续旅行。但是有些比丘特别喜欢自己的茅棚,不愿拆掉,继续住在那里。达尼亚比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雨季过后,他还是不愿拆掉自己心爱的茅棚,希望夏季继续住在那里。佛陀和其他比丘都否定了他这一想法。于是他不得不放弃它。因此佛陀又制戒:比丘、比丘尼在安居结夏后必须继续旅行。因此虽然比丘们云游的生活,安居也使他们至少定居三个月。比丘们是如何从云游变成定居的呢?这里有二种解释:一种是,安居导致了定居,另一种是,在家居士越来越多,出于他们对比丘健康的关心导致了定居。一些学者认为,在佛教历史上,雨季安居是僧团由云游,变成定居的关键。

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两个演变过程,但是雨季使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连结了起来。在《律藏》中许多地方证明,即使在有地方居住之后,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也没放弃旅行。我们将会返回到这个问题上。旅行对于比丘来说,并不是日夜行走。当一群比丘来到一个小镇或村庄时,只要人们乐意倾听佛陀的教法,他们就会在此住上许多天或好几周。有时当比丘们听到佛陀住在某镇时,他们会来看望佛陀,并请教佛陀他们所遇到疑难问题,与佛陀住上几天。(维加拉特那著 广兴译)

◎◎◎◎◎◎◎◎◎◎◎◎◎◎◎◎◎◎◎◎◎◎◎◎◎◎◎◎◎◎◎◎◎◎◎◎◎◎◎◎◎◎
唐代之佛教 (25)

20 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

怀让,金州安康──陕西省汉阴县人,生于仪凤二年(西元六七七年)。十五岁,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受具之后,更习毗尼。寻往嵩山,谒慧安,安启发之,乃直诣曹溪,参惠能,执持左右一十五载,具得法印。先天二年往南岳,居般若寺,接化三十余年,道誉甚盛。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寂,寿六十八。弟子有九人,其中马祖道一为主座。

一、汉州什放──四州省什放县人。幼岁,依资州唐和尚出家,就渝州圆律师受具。开元年中,习禅定于南岳传法院,遇怀让,开悟,侍奉十秋,日益玄奥,同参九人,唯一密受心印。后住建阳之佛亦岭,寻迁至临川,次赴南康之龚公山。大历年中,入钟陵之开元寺,学者云集,频举扬禅风。贞元四年(西元七八八年)寂。世以一姓马氏,称为马祖。弟子有怀海,智常,普愿,宝积等。怀让但率身修行,本不开法,因一大扬其教,故成一宗之源。(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