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36)           
 
佛陀伟大的德行  

(三)佛的智慧能明察一切道理,远离偏颇的两种极端而立于中道,而且超越一切文字和语言,了知一切人类心中所思惟的,而能在瞬间即洞澈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太空中的繁星,在恬静的大海里反映出它们各自的形相。佛的智慧如海,把一切人类心地上所思惟的,乃至宇宙万物,原原本本地显现出来,因此佛亦称为一切智者。

佛的这种智慧,润泽了一切人的心地,赐人以光明,使人明确地了解这世界上的意义、盛衰和因果道理。诚然,人类经由佛陀智慧的启示,而得知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

                    ——华严经第三二·如来性起品
                     (摘自《佛学通讯》2006年第九期)

大出离(6)

未来佛光芒万丈地进入他的王宫,卧在御榻上。立刻,擅长各种舞艺和音乐、美如天仙的盛装妇女们,手持各式各样的乐器,将他包围了起来,想用歌舞音乐来博取他的欢心。但是未来佛对情欲已深感厌恶,对这些景象丝毫不能产生快感。他不久即沉沉入睡。那些女人们就说:“我们是为了供他娱乐才来表演的。他既睡着了,我们何苦徒自疲劳。”说着,就把乐器抛得一地,也躺了下来。点着香油的灯继续燃烧着。未来佛睡了一忽儿,就醒过来了。他盘腿坐在榻上,看见那些女人睡在地上,乐器凌乱的抛了一地,有些身上沾着口角流下的涎液,有些正在磨牙呓语,有些双唇弛张,有些衣裳敞开露出令人作呕的裸体。这种形貌方面的剧变,益发增加了他对感官享受的厌憎。那座不亚于帝释天宫的庄严住处,在他看来直似一座充满了待腐尸体的墟墓。三种生存形态(三界)都像大火中的房舍(火宅)。他严肃的喊了一声“这一切是多么愁闷难堪呀!”心中热切的想到离世出家。“我应即日开始大出离。”他说着,从榻上起来,来到门边,喊了一声:

“谁在那里?”(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⑨

这很像古代陀舍罗诃国王代代相传的鼓,当它渐渐磨损、毁坏,长期一次次被补缀整修,直到最后全由新的材料组成,它真正的实质就消失殆尽了!

当比丘不再重视那原是他们应该去解、去行的“空相应法”时,原始佛教的本质就可说已经完全消失,除了后代弟子所说新的内容,没有留下什么,那就像鼓的遭遇一样。请去读读看!想一想!佛陀叮咛我们要宣扬“无执无着”的微妙法,而且“初、中、后时,法味一如”。 (摘自《一问一智慧》佛使尊者著)

佛陀的灾难 ⑨

三、佛患头痛缘:久远过去世,罗阅祇城东,有 越村,人民众多,村东有多鱼池,以饥馑之故,彼村各携妻子诣止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取鱼,鱼跳落地,小儿以杖打彼鱼头。时池中有两种鱼,一为麸鱼,一为多舌鱼。 越村人即今之释种,小儿即今释迦佛,麸鱼即琉璃王,多舌鱼即今婆罗门恶舌。小儿打彼鱼头,因此受诸苦报,世尊今虽得佛,由此残缘,琉璃王灭释种时,即受头痛之报。

四、佛患骨节烦痛缘:往昔罗阅祇城有长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医子治之,允与钱财。病愈之后,不报其功。其后复病,又治之,如此治愈三次,而不报。后复得病,医子即与非药,病遂增剧而死。医子即今释迦佛,病子即今地婆达兜(提婆达多)。世尊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故骨节烦痛。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波斯匿王对佛陀的赞叹 ⑿

佛陀功德巍巍,并非凭空得来,而是历劫勤修悲智的结果:经说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净尽,则法身显朗;世尊彻法底源“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法尔具足无边神通妙用。又世尊历劫修菩萨行,自云:“三千大千世界无一芥子许不是我舍身命处。”故众生见佛世尊事,莫不生欢喜心,莫不佛步亦步佛趋亦趋,竭诚皈投恭谨受教。吾辈要想具足佛的功德,须自断烦恼和“利他”著手!(摘自《法海点滴》惟明法师编)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