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39)           
 
佛的三种形态

(一)佛是不能在相貌和形态上去寻求的,相貌与形态之所示,都不是真的佛。佛的本质是从觉悟中得来,因此,在觉悟的境界中所见,才是真正地见到了佛。

看到世界上庄严的佛相,以为那就是见到了佛,这是一种愚昧的错觉。佛陀的真实相貌,一般人的眼睛是无法看到的,任你描写得再优越,也无法示意佛的真相;任你刻画得再精致,也没法表达佛陀的本质。

所谓真实之相,其实,有相可取的并不是佛。佛是无形无相的,但却可以依你的想像,显示出佛的妙相。

因此,如实地真知灼见,而又不执著,这种人便得到一种自在的力量,就是见到了佛。  ——《华严经第三·如来名号品》 (摘自《佛学通讯》2006年第12期)

大出离(9)

且说净饭王因要防止未来佛趁他不察时偷出城去,故意将两扇城门做得其重无比,须有千夫之力,方能打开。可是未来佛的神力如以象力计算,可相等于十亿只象。如以人力计算则相等于一百亿个人。

他这样想:“如果城门不开,我可用大腿夹住犍陟,照旧骑在它身上,车匿抓住马尾,我可以带着他们两个跃过这十八腕尺的城墙。”

车匿也在想:“如果城门不开,我可以让主人骑在我肩上,我用右臂绕过马背,右手托着马腹,带着他们两个跳过墙去。”

犍陟也想:“如果城门不开,主人骑在我背上,车匿抓住我尾巴,我可以带着他们两个跳过墙去。”

如果城门不开的话,这三者想做的事,无疑的会由其中的任何一个使其实现。但是门神却早已替他们把门打开了。(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陀的灾难 ⑿

九、佛食马麦缘:过去世时,有比婆叶如来,在槃头摩跋城中受供养,为病比丘请食而归,过婆罗门所时,婆罗门见食香美,便起妒意,谓髡头沙门,应食马麦,不应食甘馔,亦教五百童子言。婆罗门即今释迦佛,五百童子即五百罗汉,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世尊及五百罗汉于毗兰邑食马麦90日。

十、佛经苦行缘:往昔波罗奈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子,名为护喜。护喜欲同火鬘共见迦叶如来,火鬘谓何用见此鬘头道人。如此三次,日后护喜再求,火鬘复谓何用见此鬘头道人,佛道难得,鬘头道人有何道哉!后火鬘随护喜礼迦叶如来,睹佛相好,心生欢喜乃出家学道。火鬘即今释迦佛,护喜即太子欲出家时,夜半来告时至之作瓶天子。昔时曾恶言对迦叶佛,以是因缘,世尊遂受诸苦报,临成佛时,由此余殃,复受六年苦行,以偿余业。

这“佛十宿缘”显然是僧人的创作,宿缘前因暂且不必去研究其价值如何,而后果的报应,从一个侧面为我们研究佛陀的历史,提供了若干真实的史料。从佛典中散见佛陀所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么十几件事情,如释迦牟尼在阿罗婆伽林,冬至节的前后八夜,寒风破竹,冷得他求三衣御寒等。(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唯有世尊 ③

世尊拥有很多同伴,包括初学者与断灭烦恼者,世尊与他们共居一处,共享团结之乐。这样的导师,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供养佛陀的果报卓著。显贵们因为世尊声名显赫,便特意寻找他以赠送礼物。然而世尊并不因此而高傲自大。如此导师,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世尊已解开心中疑问,不再犹豫。对于圣洁生活的宗旨,毫不怀疑,他已完成自己的目标。能达至如此境界的,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完)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