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62)


佛陀的本怀 ③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发挥了不寻常的影响力;他个人的魅力、道德、威望、自信以及他所证悟的真理,使他众望所归。他身为一位导师,很多人因为得到他的教诲而觉悟。他吸引了贵、贱、贫、富、知识分子、文盲,男或女、僧或俗、贵族或平民。在他寻找邪恶的根源时,纯净和德行也找他了。他将所发现的真理无私的奉献给所有的人。他的追随者中有国王、贵族、军人、商人、富翁、乞丐和娼妓,也有不少的宗教人士和迷惑者。当人们发生争执时,他出面为他们调解;当人们愚昧的时候,他为他们开导;当人们愤怒、欲火在燃烧时,他以真理的净水浇息他们的无明火。当他们悲伤和痛苦时,他以大慈悲心给予他们无限的爱和关怀。
              (摘自《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达摩难陀法师 编著)

佛的救生

(三)现在,十方各处的一切佛都在赞美这尊佛的圣德。

任何人,听到这尊佛的名号,只凭那信仰、欢喜的一念,即可得生彼佛的国土。

到达彼佛国土的人类寿命无量,而且发起去救度其他人类的愿望,积极从事而勤奋不懈。

从所立的这些愿望中,可以体认到,那是已经脱离执著,觉悟了无常,一方面为自己,同时也去实践利益别人的行为,与人类同时生起慈悲,不为这世俗生活的累赘所执著。

人们一方面知道这世界中的苦恼,同时也了解佛陀慈悲无量的可能性。在人的心目中,没有执著,也没有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对于来、去、行、止都无拘束,心情完全解脱自由,而且佛陀的垂赐慈悲,亦以这样的人为其对象。

因此,如果有人听到佛的名号,欢喜兴奋,只要一念称佛名号,其人必将获致莫大利益。纵然跌进充满火焰的世界中,得能听闻教法,亦当信受欢喜,依照教理去奉行。

如果人们诚恳地希望得到觉悟,无论怎样,不依仗佛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没有佛的力量,而能得到觉悟的,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量寿经卷下
                      (摘自《佛教圣典》关世谦居士译)

成 佛

“大人”听到这话,说道:

“魔罗,你三品十波罗蜜,一品也没有圆满,也没有修过五大布施(注①),也没有为了智识,为了世间的福利或为了正觉做过努力。这座位不是你坐的,是我坐的。”

再也忍不住他的狂怒,气极了的魔罗这时将铁饼猛力向未来佛掷来。未来佛一心观照十波罗蜜,那铁饼一下变成一朵鲜花编成的伞盖,悬空停留在他头上。而据说这边缘锋利的铁饼,要是在别的时候魔王生起气来将它丢出去,它能将实心的石柱像切笋尖一般的切断。可是这次它却变成了一朵鲜花的伞盖。于是魔王的徒众就开始抛掷硕大无朋的巉岩,说道:“这可要叫他起来逃了吧!”可是“大人”仍然一个劲儿念着十波罗蜜,而那些巉岩也都变成花圈,纷纷的落到地上。

这时那些天龙八部都站在世界的边缘上,伸长着脖子在看。嘴里说着:“哎呀!倒霉的日子呀!悉达多太子端严的身躯,一定要被毁了。他有什么方法救得了自己呢?”

注①:“此者五大施:财施儿女施,妻施王权施,最后一施者,生命与四肢。(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为方便接受罪报 ①

阿泥卢豆只因把食物布施给一位辟支佛,就能享受到无量世的快乐,他只要心里一想到饮料或食物,就能立刻如愿以偿地得到手。何况,佛世代都曾割下身上的肉,抽出髄汁来布施众生,更应该获得别人饮食的布施才对;结果,佛出外行乞时,却一无所得,空着钵走回来。其所以如此,无疑是佛为了靠这个方便,来救度众生,才故意事先饱尝许多罪过。那么,靠哪种方便怜悯众生呢?在未来世,有五种佛弟子会由于布施的福薄,纵使想尽办法向大家行乞活命的东西,也始终得不到,反而遭到一群在家人的指责:“你们既不能照顾自己的衣服饮食,一旦生病也不能解除病痛。这样,你们怎能得道呢?怎能借此帮助众生呢?”
         (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