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72)

历史见证了佛陀 ②

四、在佛陀入灭的那一年以及随后数年,僧团举行了多次佛陀教义的编审、鉴定和结集。这些结集后的经典,由导师传授给学生,代代相传一直到今天。

五、佛陀入灭后,遗体火化后的舍利,分发给印度八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建立舍利塔安放佛陀舍利。当时,阿迦他沙国的舍利安放在哈利王舍利塔内;百多年后,被阿育王分供于他所统治的国土内的舍利塔中,这些佛塔遗迹的碑文,佐证了佛陀确实存在于当时的印度。

六、一部印度史书摩诃旺沙,记载了当年阿育王的史实,以及其它与佛教有关的君主。明显的记载了佛陀一生的行迹以及佛教的传统和制度。
              (摘自《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达摩难陀法师 编著)

 

赞美佛陀 ②

“您看见了他的什么优点,竟然使你对他如此信服?”

“就有如一个人品尝了美味的食品之后,就不再渴望品尝其它较差的食品;一样的,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后,再也不渴望听其他人、群众、隐士或婆罗门的讲话了。”

“有如一个饥饿、虚弱的人看到一块蜜饼,享受了它的甜美滋味,一样的,当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后,心中感到甜美与安详。”

“有如一个人得到一支黄色或红色檀香木,不论他嗅吸木的根部、中部或顶部,都能闻到一股绝顶的清香味;一样的,当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后,所有的忧虑、悲伤、痛苦、哀痛、绝望都会消失。”

“有如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干口渴的人,来到一个清甜凉澈的池塘,一个美好的歇脚处,便跳入水中沐浴、畅饮一番,消除了一切悲痛、疲劳与烦燥,一样的,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后,所有的悲痛、疲劳与烦燥都会消失。”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佛陀的日常习惯

 

习惯(习气)有两种:好的和不好的。其中不好的习惯,佛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道的当时,就已芟除净尽。好的习惯却依然为世尊所保留。

这些习惯可分五类:晨餐前的习惯,晨餐后的习惯,初夜的习惯,中夜的习惯,和后夜的习惯。

他晨餐前的习惯是这样的:

世尊一大早就起身,一方面为了对他的侍者施慈惠(注一),一方面也为了使身体舒适。他漱口并将自己修饰调理一番之后,就坐下休息,一直到该出去乞食的时候为止。到了时候,他就穿上紧身的僧衣,系上腰带,披上僧袍,手持应器(钵),到乡镇中去乞食。有时他单独去,有时则受一群比丘所簇拥;有时毫无特别事故发生,有时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随伴着他。

注一:让他侍候佛是给他机会累积功德。
                  (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陀和平的使者 ②

佛陀劝导说

不要接受

因为你已经听了很多次了;

因为它是世代以来就一直被相信的;

因为它是许多人所相信的;

因为它是跟你的经典吻合的;

因为它似乎是合于逻辑的;

因为它与你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

因为它是你的老师所宣说的,而这位老师的人格极受人尊敬。

只有当你自己在经验的层面上体证了,并且发觉它对所有的人都是健康有益时,才接受它。

那么,不但要接受,而且要身体力行。

这段话有磁铁般的吸力。我从小受的教导是不要发问,只要接受经典和老师的话。到了31岁,才初次接触到佛陀的教诲,读了之后极为振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段自由思想的篇章。我已清楚了知了,在觉悟者的教导中是没有盲目的信念或盲目的信仰。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葛印卡)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