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76)

菩萨行 ①

菩萨是皈依觉性的人类

一个拥有慈悲心的众生,通过自己努力耕耘,修学佛道,准备将来成为佛陀;他就是菩萨。

为了达到证悟觉,他实践超越的德行──波罗蜜、这些德行是: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辱、真如、坚定、慈悲和平等。这些德行通过断除私欲,以慈悲心和智慧获得。佛陀透过无数次的轮回转世,体验众生的痛苦,为一切众生寻求快乐和幸福。在他求道的过程,他不断的实践波罗蜜,有时候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在巴利文经典里,菩萨是悉达多太子证悟觉以前的称号,也是他过去无数世的称号。佛陀以自己的菩萨行作为例子,讲解证悟觉的道路。在巴利文经典里除不同意只有拥有佛智的人才能到达涅槃。在佛陀时代,有志于证悟佛道的人非常稀少。但是,在一些记载中,有些信徒渴望成为菩萨来实现佛道。在大乘的教法里,向菩萨礼拜、祷告是很重要的。在大乘思想里,菩萨是抵达涅槃边缘的人,他们自愿发心不进入涅槃,是为了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上座部同样敬重菩萨,但是他们不要求众生在觉悟前度化众生。菩萨并不是人类的救星,人类要拯救自己,获得解脱,必须实践佛陀的教诲,追随佛陀的教法,同时要舍弃个人的欲望和物质的需求,发展自己的德性。

(摘自《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达摩难陀法师 编著)

怀念佛陀 ②

佛陀以崇高的精神境界为追求的目标,选择以禅定为对治精神恶魔的主要手段。在他证得宇宙人生最高真理后,又将自己的思想坦然而如实地传授给弟子们。所谓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便是佛陀切身体验的总结,其道理简洁、朴素,其方法明白、通行。我怀念佛陀,因为他与“轴心时代”的其他伟人一样,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使后人深受其益。(摘自《人世间》总004 秋野)

为了众生的利益与快乐

有一个人很怜悯众生的痛苦,为了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快乐、人与天神的利益与快乐,他出生在人世间。他是谁呢?就是如来、圣者、彻底觉悟的佛陀。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佛陀的日常习惯

 

之后,世尊又进入他那香气馥郁的寝室,随心所欲的小卧片刻,保持意识清醒,心念分明。他以右肋着床,卧姿与狮子一般。接着,他的疲劳恢复了,他又起床,凝视世间。然后,在他住处邻近的乡镇居民,晨间曾以早餐供养他的,也都于晨餐后到寺院中集合。又是都穿着最好的内衣,最好的袍子,带着香料鲜花和其他供品。

听众都来齐了,世尊就配合当时的情形,以适当的神通进入讲堂。在为他铺设得十分妥贴的坐垫上坐定,就开始讲演适时适机的教法。到了该散会的时间,他就遣散会众。大众就向世尊顶礼而后离去。

这些就是他晨餐后的习惯。(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陀和平的使者 ⑥

八正道

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佛陀的教导。它就是八正道。这条道路是崇高神圣的,意思是说,任何人只要勤奋地走在这条正道上,都能成为崇高的人,圣人,心地清净的人。

八正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戒──道德,扼要地说,就是

诸恶莫作──就是戒绝所有身体及言语上,会伤害到其他众生,并且会干扰他们的安详与和谐的不善行为。

第二部分是定──善心的专注,扼要地说,就是

众善奉行──以健康及专注的心从事善行。

第三部分是慧──智慧或洞见,扼要地说,就是

自净其意──培养洞见,使整个心净化。

这三种训练,就是过去诸佛所教的,也是将来诸佛要教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是诸佛所教。(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葛印卡)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