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80)

三 身 ①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和应身。

大乘佛法对佛陀的人格有详细的论述。根据大乘思想,诸佛具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

当佛陀觉悟后,他是智慧、慈悲心、快乐和自由的应化身。在开始时,佛教的传统只有一位佛陀,那就是人类历史的释迦牟尼佛。在佛陀生前,他也认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觉悟者,也是真理的化身。他自我觉悟到自己的肉体(色身)也就是应化之身(应身)。佛陀以身为人类的理性的肉体证悟佛道,弘扬佛法,进入大涅槃。佛陀的“应身”或“色身”与众生的肉身有所差别。

另一方面,觉悟使佛陀转化为代表佛法的“法身”,这是佛陀的真意,法就是真理。这种真实性,引申佛陀代表的是真如的觉性。这种思想很清楚的记录在上座部的巴利文经典里。(摘自《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达摩难陀法师 编著)

◇◇◇◇◇◇◇◇◇◇◇◇◇◇◇◇◇◇◇◇◇◇◇◇◇◇◇◇◇◇◇◇◇◇◇◇◇◇◇◇

怀念佛陀 ⑥

自上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人类的精神失落感不断加剧,却找不到理想的归宿,个个都怨天尤人,却不愿反躬自省。佛陀的言行告诉我们,既不能指望上帝,更不能指望其他。将人类送入地狱边缘的是人类自己,唯一能够拯救人类的也只能是人类自己。只有当社会的每一成员都能自觉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时候,这个世界才有希望,现实人类才能获救。

佛陀留给人类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我们切不可轻易丢弃,相反有必要加以发扬光大。人生短暂,如何善待这短暂的人生,成为现实人类思想的核心问题。 佛陀通过“八正道”告诉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现实人生,精进不已,切不可放弃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摘自《人世间》总004 秋野)

◎◎◎◎◎◎◎◎◎◎◎◎◎◎◎◎◎◎◎◎◎◎◎◎◎◎◎◎◎◎◎◎◎◎◎◎◎◎◎◎◎◎◎◎
圆 寂 ②

 

那时虽然并不是开花的季节,那两棵娑罗树的枝头已繁花怒放,那落英缤纷,四散飞洒在如来身上,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同时空中又降下许多天刺桐花,也四散飞洒在如来身上;又有天旃檀香末,也飞洒在如来身上,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天空中又有乐器的鸣声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又有诸天的合唱团唱着赞颂,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

于是世尊对阿难尊者说道:

“这对娑罗树上的花朵,阿难,已完全开放,虽然这并不是开花的时令。这些花四散飞洒在如来身上,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又降下天檀香末,四散飞洒在如来身上,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天空中又有乐器的鸣声,以表示对如来的崇敬。诸天的合唱团也唱着赞颂以崇拜如来。但是这一切均不足以显耀、尊重、礼敬、崇拜及敬仰如来。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如能达成所有或大或小的使命,遵守律仪,行为端正,他们这才是显耀、尊重、礼敬、及崇拜如来的最佳崇拜。因此,阿难,要训练你们自己去完成所有或大或小的使命,持身正直,毋违戒律。”

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

佛陀和平的使者 ⑩

当以感受来修行时,就是在心的深处用功。在心中生起的任何法,都会伴随着身上的感受。哪怕是在心中生起瞬间的念头,身上也会伴随着感受。这是佛陀的伟大发现。

佛陀的另外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以贪爱来响应感受。在佛陀之前,佛陀当时及佛陀之后的教师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佛陀之前及佛陀当时的教师们,一直都在劝导人不要对感官根门接触到的所缘起反应──眼睛对视觉的对象,鼻子对气味,耳朵对声音,等等。他们这样教说,“当感官的所缘与感官根门接触时,不要以判断它们好或坏来起贪或瞋的反应。”

这样的教导早已存在。但佛陀说,事实上你不是对这些所缘起反应。他举个例来说明一条绳子将一只黑牛和一只白牛绑在一起(一只代表感官根门,而另一只代表感官的所缘)。不是黑牛也不是白牛造成束缚,绳子才是束缚。佛陀说,贪爱的绳子是束缚,而人产生贪爱(贪或嗔)来响应感受受缘爱。这是觉悟者的伟大发现。因为这个发现,他才成为觉悟的人。(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葛印卡)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