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0)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7

释迦佛是发菩提心修出离乘,
加上往世修菩萨乘的功德,所以今世能成佛

提要:
 ·师把学法的徒弟找回去,为的是不学唱唸,将来无法吃饭
 ·六年难行为的是证灭谛,获胜静虑是修好道谛
 ·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广大地度众生
 ·了解释迦佛的一生,才能走上真正修行的路
 ·人都往不清净的地方挤,这样修行怎能修得好,佛门也搞不好
 ·要按佛的教导做到依教奉行,这就叫皈依,为的是要结束生死流浪,
  回如来的老家
 ·释迦佛是发菩提心修出离乘,加上往世修菩萨乘的功德,所以今世能成佛

师把学法的徒弟找回去,
为的是不学唱念,将来无法吃饭

以前有个年轻的出家人到我们这儿来学法。来了以后,才打电话给师父。师父就找上门来,她说,“佛门有个规矩,徒弟跑掉了,师父要把他找回去,否则师父就要有过失的。”我想这话应该是指师父为了避免徒弟走上歧途去学坏。可她是来佛学苑求法呀,你应该支持她呀!

据说她跟徒弟说,“这儿光学佛法,不学唱唸,你不会唱唸将来怎么吃饭啊?”哦,原来出家是为了吃饭,不是为了弘扬佛法!我们这里从来不做经忏佛事,也没饿过肚子,我老师还是居士,还能供养这么多个修行人,这不是事实吗?

六年难行为的是证灭谛,获胜静虑是修好道谛

“六年难行彼岸竟”,这是灭谛。灭掉了烦恼才能到彼岸,才能究竟。“获胜静虑我顶礼”,这是道谛,修道无非是修戒定慧。这四句话是赞叹释迦佛修行的功德,我们都应该尊敬释迦佛,皈依释迦佛。

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广大地度众生

我们要成佛,就要度众生、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初地修到超九地就登佛地。从释迦佛的传记来看,释迦佛是成佛后广度众生的,其实释迦佛还是通过行菩萨道,以菩提心的功德成佛的。从佛的本生经来看,释迦佛过去世是世世常行菩萨道,所以他今世能成佛。成佛后,为了度无量众生说了四十九年法,这就说明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广大地度众生。

了解释迦佛的一生,才能走上真正修行的路

释迦佛这一生从凡夫修到成佛,给我们做了个榜样,我们了解释迦佛的一生,是为了更好的跟释迦佛学,这样我们才能走上真正修行的路。释迦佛从发菩提心开始一直到成佛,成佛后广度众生,这个过程里没有一点为自己考虑的自私心。他当初离开皇宫,就是出于菩提心。他悲悯众生在生老病死的痛苦里不得解脱,他是为了一切众生而离开皇宫,出家去追求真理的。并不是像现在有些人,是受了刺激,消极了才出的家。当然,你因为这个缘故出了家,出家后能好好地学佛法修行,发菩提心度众生,将来也一样能证果成道。

人都往不清净的地方挤,
这样修行怎能修得好,佛门也搞不好

有的却相反,没出家时还发菩提心,出家后却受了世俗的污染,去搞名搞利,不是有句老话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释迦佛一再教导我们,不清净的地方不能去。可如今多少人盲目地走东走西,进了不清净的地方,等到受了染污出来时,有几个还能保持清净?真正三宝的地方要亲近,他不去;不清净的地方,人特别多,都朝那边挤。这样修行怎么修得好,佛门也搞不好?

要按佛的教导做到依教奉行,这就叫皈依,
为的是要结束生死流浪,回如来的老家

我们都是皈依释迦佛的,什么叫皈依?听佛的话,走佛的路,按照佛的教导去依教奉行,这就叫皈依。我们今天都在生死流浪中,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回如来的家,结束流浪的生活。真正皈依的精神就是前面这四句话,非常具体,非常实际,就看我们肯不肯学,肯不肯走。

释迦佛是发菩提心修出离乘,
加上往世修菩萨乘的功德,所以今世能成佛

佛度众生方便善巧非常多,应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还有是佛乘,以佛乘最圆满。那么释迦太子从皇宫出来,出家修行,他修的是什么乘?从历史事实来看,释迦太子不是在修人天乘,因为他舍掉了人天乘里的种种享受。他也没有修菩萨乘,他是成佛以后才去度众生的。当然他往世已经具足了菩萨乘的基础,我说的是今世。应该明白他这种伟大的行动,这是修的出离乘。当然他是发了菩提心的,再加上他往世修菩萨乘的功德,所以今世能成佛。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