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利器之轮》
诗选(2)

法护上师著 永楷、满华合译

004

       欲乐一如毒草叶,

       惟有如孔雀的勇者方能依其茁壮。

       若是如乌鸦的弱者去尝试,

       势必因贪得无厌而丧命。

【注释】除非我们已发心修学下士道和中士道,以脱离恶道轮回,证悟涅槃,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了悟大乘思想,也不能以苦恼等为修行法门。唯有已发心的勇猛菩萨,能以苦恼为修行法门。

贪欲如毒草,乌鸦吃了毒草必定丧命;同样地,未达资格者欲修此法门,将使他与解脱绝缘。人必先去私心,方能以贪欲为修行法门。欲以贪欲为密教修行法门者,这是特别重要的。

005

       爱己重于他人者,

       如何能以贪欲之毒为食?

       倘若像乌鸦以毒为食,

       必会丧失解脱的良机。

【注释】这并非只为那些热衷于一己幸福的人所设,因为那种人是无法得到解脱的,只有英勇无畏的菩萨能以妄想为修行法门。如果懦夫想尝试此法门,不仅无法证悟,甚至无法自苦恼中解脱。故就无上瑜伽密教的修行来说,以贪欲为法门是独一无二的。

006

       菩萨一如孔雀,以毒草为食;

       化毒为修行本,日益茁壮于生活林;

       广纳一切境,力破贪执障。

【注释】将大菩萨喻为孔雀,因为菩萨宁可处于最苦恼的环境,而将它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场所。举我们所处环境为例,如果我们居住在一栋华厦内,且有所眷恋,我们应作如是想:直到今日,我因被贪执等俗念所左右,而在生死中轮回;自今以后,为利益众生,我将善用此屋作为证悟的工具。相同地,我们对食物也应作如是想:为利益他人而食用。

孔雀与菩萨相似之处甚多:如同孔雀的华丽使人赏心悦目,菩萨也令众生由衷崇拜;孔雀以毒为食,却不伤害他人,一如菩萨坚持居住娑婆,只为利他;孔雀的冠羽有五支,正如菩萨道有五门。

西元一零四二年当阿底峡抵达西藏时,他特地将一位惹人厌的印度教师带在身边,以增进他的忍辱行。后来阿底峡将其修忍辱行的对象送回印度,他说:“认识藏人后,便无须劳驾印度人了”。我们也应效法阿底峡,欣然面对苦恼妄想,继而将之降伏,断除。

上述六首诗为修行法门及道次第的概观,以下则是概括性的解释。

007

       不自主地浪迹于生死轮回中,

       都因执我为实。

       这种无明引自私之魔,为己谋利;

       我们遍寻自我的安乐窝,

       只求欲乐,逃避任何苦难。

       现在,我们必须摒弃一切私念,

       欣然为众生受苦受难。

【注释】当身不由己,毫无选择地流浪在生死轮回中,令我们深陷于无所不在的痛苦中,我们须调伏我爱的态度,因它攸关三道次第的证悟。我爱及我执是问题的随从和主脑,我执是内心的独裁者,而我爱则是外在随从,故我爱和我执之魔常常狼狈为奸,我们必须下定坚强的决心,不为二者所动。

008

       苦,来自积习成性的自私;

       悲,来自狭隘自我的态度;

       让我们背负自他的悲苦,

       止息我们的私欲。

【注释】无始以来,我们即为业力所追逐。我们之所以受生死轮回及种种的障碍所束缚,不得自由,仍因相续不断的惑业。故应归咎于一味追求自我快乐的私心,并决意消灭它。

009

       放下追求一己之乐的冲动,

       给予他人欢喜;

       即使众叛亲离,

       我们也必须为自私自利而责己承担。

【注释】每当心中升起私念时,要对它有所警觉,不予以理睬,并把它驱除。如想避开涌起的私念,可奉献所有的善根以利益众生。例如,你从受惠众生中所得到的尽是伤害的回报,要如如不动,不要以怨报怨,要憎恶这种态度,而不是怨恨众生。

010

       当我们罹患恶疾,遭受煎熬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伤害他人之身。

       自今以后,让我们承受他人的病苦。

【注释】当我们的身体因疾病而痛苦或羸弱时,乃因在今生或过去世中,我们曾经鞭挞、囚禁且多方面伤害众生。要观想过去伤害众生恶业的利器已回转向你,正如一把平常的武器能夺取我们的生命,业的利器也能扼杀我们的幸福,故应忍受所有的痛苦。

011

       当我们沮丧、绝望、痛苦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深深扰乱他人的心。

       自今以后,让我们自己来承受这些苦痛。

【注释】当我们在精神上受到干扰时,它们必然会现形,因我们曾扰乱我们的上师、父母、同参等人的心绪,现在毅然地承受这些痛苦,并再次恳请你的上师和诸本尊的加持。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与其归咎于他人,不如对所有众生升起大悲心。所有身心的痛苦来自先前扰乱他人的身心以及破戒所致,对这个百利无害于身心的教法应善思之。龙树(Nagarjuna)菩萨说:“启发刹那菩提心的功德,即使是佛陀也难以算计出来。”八世纪时的寂天(Shantideva)问道:“渔夫和农夫等众生,为区区生计忍受煎熬,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这个更伟大的目标——开悟而承受痛苦呢?”

012

       当饥渴折磨我们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巧取豪夺,吝惜与他人分享,

       自今以后,让我们解除他人的饥渴。

【注释】当我们因吝啬、掠夺他人的行为而遭受饥渴等困扰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这些痛苦是我们错误的态度以及吝啬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沦为饿鬼或贫者的原因。宗喀巴大师说:“吝啬导致贫穷而非富有,布施导致富有而非贫穷。”十二世纪著名的萨迦(Sakya)学者曾在其作品中提到:“布施的结果总是富有,吝啬的结果总是贫穷,此乃不变的法则。”龙树菩萨也曾提过:“富有来自布施,上品的出身来自美德。”

故我们应欣喜地将所有的善意回向给众生。当作此观想时,许多藏人一年之中有十六天即依此修持——整天绝食和隔日一食互相交替。当饥渴交加难耐时,修持“施与受”。为了增进个人在佛道上的修持,应体悟经由上师和三宝的慈悲加被,而使饥渴的承受成为修道上的逆增上缘。

013

       当我们失去自由,必须服从他人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藐视低微的人,

       常为自己所需而役使他们。

       自今以后,让我们谦卑地奉献身命,

       为他人服务。

【注释】当我们失去自由,又受制于他人时,这是因为我们轻视卑贱者,役使他们做不愉快的事,故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自今以后,决意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

寂天曾写道:为众生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无论他人以种种方式对待我,皆坦然处之。

014

       当我们只听到恶毒的辱骂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常常不经思索脱口而出,

       我们造谣中伤,让很多友谊中断。

       自今以后,让我们看紧一切轻率的言谈。

【注释】当我们无法免于恶毒的辱骂,并常常听到刺人的、贬低的、威胁的和咒骂的话时,是因为过去世中,我们曾论人长短和挑拨离间,同时也因我们曾恶毒地辱骂、中伤及瞧不起他人而起。如今类似的果报回转到自己身上。自今以后,要谦卑,不可出言不逊,不屑,疾言厉语。善妒者的福报有限,他们常常贬低他人,但最后遭受伤害的还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甚至毁了自己的声誉。一个常攻击批评他人者,终将失去他人的信赖。

015

       当我们出生在严苛穷困的环境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以负面的观点看待事情,

       批评他人,挑剔他人的毛病,

       自今以后,让我们培养正面的情操,

       视周遭环境为一尘不染的净土。

【注释】我们的出生地之所以不净、不吸引人,乃因我执及偏见。我们缺乏密法的正见——视万物皆纯净无垢。自今以后,观想一切皆洁净无瑕。一旦我们开始非难他人时,就会发现他人的缺失永无止尽。

就密宗修行者而言,应以金刚总持超越的眼光,视万物为空乐不二。假如在此屋内有人证得密教的最高圆满境界,这间房屋就是色究竟天净土。十一世纪时,密勒日巴(MMilarepa)的弟子惹琼巴(Rechungpa),曾于入明光定中来到一处净土,在那里有五位少女正在倾听佛陀说法。她们正在讨论诸佛于三大阿僧祇劫证悟,是何等的殊胜;而密勒日巴能在一生一世中证果更是殊胜之至。其中一位少女问密勒日巴居于何处?住在色究竟天净土。惹琼巴一向只知他师父在西藏只是一位平凡的瑜伽师,而对他的高层次境界却一无所知。当出定后,他因自己对上师落俗看法的不敬而饮泣不已。

016

       当我们的朋友及贵人离去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总是将他人的朋友占为己有。

       自今以后,让我们永不再挑拨亲密的朋友分离。

017

       当至高神圣的上师对我们不悦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直到现在,我们宁受恶友的指点
         而舍弃上师及他的教诲。

       自今以后,让我们不再依赖
         令我们偏离正道的人际关系。

【注释】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取悦我们的上师或其他圣贤,我们不可找上师的麻烦,而应检讨自己。在过去世,我们不但轻忽上师,反而结交恶友。于今,我们遭此恶行的果报,甚至今天我们仍不追随善知识,反而与损友一道。自今以后,虽决心不跟随那些使你背离正道的人,但应慈悲对待他们,才不违菩萨誓愿。

018

       当我们代人受过,蒙受冤枉,
         甚而沦为被指责的对象时,

       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

       恶作还得自受。

       自今以后,让我们不再诬告他人而赞扬其美德。

【注释】有时我们会无故受到非难,或成为某事件的代罪羔羊。过去有一位比丘就曾蒙冤被指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当他正在浸染他的外袍时,正巧上游有一户人家丢失了一只小牛,他们到处寻找,发现比丘的袍子上尽是血迹,因此把他监禁了七个月,随后当小牛被寻获时,他才被释放。此乃多生以前,另一位比丘曾遭他误控,而被囚禁七日之故。

显密融合的时代

阿底峡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奠基祖师,藏族一般都尊称他为“大佛尊”,是十一世纪中叶印度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顶庄严),担任当时佛教中心超岩寺的上座,他在六十一岁高龄时(西元一零四二年),不辞艰难翻越崇山峻岭,到达西藏,传布佛法十三年,足迹遍布阿里、卫、藏,是到西藏传播佛法的印度人中活动范围最广阔、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这种为道牺牲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法护是阿底峡重要的老师之一,阿底峡出家后随其学了数年经论,对经论的了解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这本书即由其传下,是讨论佛教实践的重要书籍。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