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曰。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印宗悟契师旨。
他们论来论去,提出各人对义理的看法。谁问谁呢?是印宗法师问六祖大师。六祖已解决是幡动还是风动的诤论,指出是仁者你的心动。印宗法师很惊讶听到一个在家人能说出这种奥妙的道理,即下法座而延请六祖到他房内一谈。他问:“你从何处来?你叫什么名字?”印宗法师知这位在家人是五祖的入室弟子,传法衣钵之人。他即时顶礼六祖,后征求询问经书中奥妙的义理,讨论风动幡动。直至他与六祖论后,印宗大师才了解到禅宗的义理。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薙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
在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集会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为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使显现出家相而成比丘。
人出家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有些人因衣食难谋,见出家后有人供养,有得吃有得穿,所以为此而出家。有些人出家是因为年老又没有子女照顾,他们想:“我出家后,收一年轻的徒弟,他会像儿子一样照顾我。”有些人因为做了土匪,或因为是逃犯,出家剃发后,可避免政府抓到了会砍他们的头。有些是很小就被送到庙里出家。因这些理由而出家的人,是否能真正用功修行那是很难说的。
有些人因迷信,但还有信心。好像有些父母因孩子病重,他们就想:“这孩子也许会因病而死,应该把他送到庙里当和尚。”由于迷信,父母乃送他们的小孩到庙里。
“迷信”者尚有希望,但“信迷”即是专信邪知邪见,随着不正确的思想转变,真是所谓“迷中迷”。有些人是“迷且不信”,在他们的迷中不相信任何事。有些是“信而不迷”,这些人是用真心来学佛法,直到明白而不迷了。像这些人出家,是否能真正用功修道,也是不一定的,也许有百分之一或二会修学佛法。然而,若你下定决心要开悟,以了生脱死,那么出家后就能认真用功修道。
有些人是出世间的家:即出三界的家——欲界、色界、无色界。出此三界后就无欲、无色的执著,因为他们无所执著,视三界如空华,所以说出三界的束缚,出三界的家。有些人是出烦恼的家,若你不断烦恼而出家,那是不能得道的,所以一定要去除烦恼。
六祖则是一特殊的例子,不适宜以上所讲的理由。因他已得到自在,出不出家没有什么差别。他作居士时,已经在行菩萨道,而不像一般的在家人。
在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这天集聚十方所有的高僧大德——中国的法师和印度法师来为六祖授具足戒。印宗法师请西京智光律师为六祖的授戒师。智光律师持戒严谨,在行、住、坐、卧具足四大威仪。凡律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律仪,不可随便。故在楞严经上说:“严净毗尼,宏范三界。”
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
羯磨是梵语,意为办事,为授戒时之办事人。羯磨要确实所行的一切均合乎戒法,合乎释迦牟尼佛所设的规矩。所作若不合乎佛法,则不为羯磨所接受。
在授戒时,授戒师问羯磨三次说:“可授戒予此人吗?”每一次羯磨均要答:“可。”在戒坛上,羯磨和教授坐在左边,授戒师坐在右边,其余七位证戒师坐在两旁——一共是三位教授师和七位证戒师。他们代表十方诸佛来讲法及授戒。所以出家受戒是非常重要的。
“教授”,即传授经典。耆多罗是梵语意为“功德华”。蜜多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故称其为三藏法师。所有的戒神都来保护这位有才智的法师,在其一生中有很多神异的事迹,“蜜多”意为兴盛、茂盛。
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
求那跋陀罗,意谓功德贤。这位法师在光孝寺,建一法坛,坛上竖一石碑,且作预言说:“后世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