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3)

      ——————————————————————
    ⊙ 释宣化 

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枝栽植在这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见性法门而成就佛道。”菩提树在各处都可生长,在中国现有很多这种树。

昔释迦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将诸佛心印传给摩诃迦叶尊者。祖师是传佛心印者,而法师是讲经说法。

智药大师不坏的肉身现仍保存在离南华寺五里的月华寺里。寺里管理人已出家,不招待访客,所以人若要去参观,要自备食物。当我住在南华寺时,曾去见智药大师的肉身无损,保持得很完整。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

六祖薙发受具足戒后,即为四众讲经说法,传授不二法门——乃从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的心印法门。

一如昔谶。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而回宝林。黑袍(缁)为出家众之服,那时在家人穿白袍(白),故云缁白千余人送大师直至曹溪。有些人并未到过曹溪就说到过,他们伪传所谓曹溪法门和禅宗秘传。末法时期就是这个现象:假佛教徒和冒牌货,举目皆是。

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

当时荆川通应律师知道六祖是传佛心印的法主,就带领他的徒弟来跟大师学法。当大师到曹溪后,见其讲堂窄小,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大,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可不可以呢?”

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师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

大师拿出他的坐具给陈亚仙看。他说:“若你只要那么大的地,是可以的。”但当大师展开坐具时,不但整个南华寺,连他们所站十里地之内都被罩住了。时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故有这种奇妙的境界出现。

今寺境有天王岭。因玆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坐于此。他日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后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

今寺境中有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仙说:知道您和尚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在此,将来建塔时,希望留下来,其余土地全都捐献出来,永远做宝坊。

此地的龙脉很盛,山又像白象形,是一个“宝所”,即是建立道场的好地方。地势高处,建筑物就应该建得低一点。地势低处,建筑物则可以建得高一点,使屋顶彼此均平。但不要把地平了,因为若铲凿山石,恐怕伤了山之脉气,破坏其风水,损害灵气。

六祖经常在境内游览,见到风景好的地方,就停下来休息。

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日花果院。隶籍寺门。其宝林道场。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溪源上必有胜地。堪为兰若。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峰峦奇秀。叹曰。宛如西天宝林山也。

为什么围绕南华寺的地区叫宝林呢?宝林意即无上法宝在此演化,而依法修行的人如林木那么多。印度智药大师在曹溪掬溪水饮时,觉其甘美和印度某处一样,他知道泉源上面必有胜地,可以建庙。在黄昏时抵达宝林山,环顾四周,山清水秀,乃赞叹说:“这山真像天竺宝林山,应为它取名叫宝林道场!”智药三藏并非单独一人,很多徒弟跟著他一起。他乃对他们说:“此泉源处为一胜地,可以建立庙宇。”庙宇叫兰若是梵文,意为寂静处,是修行之清净地。此地清澈碧绿的山水环绕,风景秀丽,为修行之胜地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