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记
 
putixin.com
繁體中文
首页
政策理论
一日一读
佛学讲记
佛学禅定
佛教心理
动态报道
佛教故事
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4)~(5)

傅味琴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能海上师说: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
  定是般若的资粮
  菩提涅槃即般若”

般若汉译智慧,含义深广

  能海上师在讲律海十门前的开示中说“菩提涅槃即是般若”。菩提也从般若中产生,涅槃也从般若中产生。没有般若就没有成就。般若翻译成智慧,六度中第六度,也称智慧度。但有的法师仍然照原话音译,比如般若波罗密,这不是汉语,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智慧”还不能够表达般若所有的含义,般若是佛门专有的一种智慧。般若中有广般若,虽然广般若是运用世俗的语言文字,是世俗谛,但目的是阐明深般若。 深般若也就是胜义谛,很深,很彻底、究竟,是真谛。

通过广般若,成就深般若

  有人喜欢学高,谈高,结果出了弊端,看不起文字般若。能海上师当年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你不通过闻思修,你懂什么呀?讲经说法,全是文字般若,你自己头脑里的思考、思维活动,也是文字般若。所以不通过广般若,你怎么去证深般若呢?真正成就是深般若,广般若只能使你在理论上成就,要亲证,才算真正成就。

成佛的因就是众生

  菩提就是成佛的意思。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很长时期,广度众生,累积大乘功德。不度众生的人没有菩提成就的果。所以成佛的因,就是众生,成佛的父母,也是众生。众生就是成佛的一个基础。修菩萨法怎么修?在众生里修,面对众生修,这一点,你们都懂了吧。象根师你听得懂吗?我对你充满希望,因为你灵活度比较高。

先记住名词,听多了就会懂

  假如佛学的专门名词实在听不懂不要急,你就先把这个名词旁边放一放,慢慢听多了,就会懂了。我54年上五台山清凉桥,能海上师看见我们这么年轻,初进佛门,他就安慰我们,那个时候五台山没有电灯。他指灯笼打比喻:“你不懂灯笼什么做的,没关系,你只要记住,这是‘灯笼’就可以了,慢慢你自会懂的。”

学佛法,先难后易

  今天没有时间详细给你们讲什么叫成佛,什么叫菩提,什么叫涅槃,你就先记住这几个名词,你听多了就懂了,所以要有耐心。科学上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难,佛学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简单。科学是先容易后难,佛学是先难后容易。我这两句话也算是安慰你鼓励你,我从前还不是学出来的。

菩提心功德能去掉我执

  在度众生的过程中,非但能增长你菩提心功德,也是培福,更是对你烦恼是一个磨练。只有在度众生的磨练中,懂得佛法,路子不错,你会磨练掉一切执着。如果你心里有牵挂,我执去不掉,不可能成佛的,也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阿罗汉断尽烦恼,仅仅是保留了习气,可没有一个我。不去掉我,你怎么会干净呢?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以我为中心,这是最坏的事情。当年政治学习,有这么一句话,“资产阶级以我为核心”,我要赚钱,以“我”为核心。佛教讲一切烦恼从我开始,执着于一个我,就会起烦恼,从心理学上来讲,一切病态心理,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所以这个“我”字是最坏最坏的东西。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懂得这个“我”是不好的。   返回页首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有我必有我所,更难放下

  有我必有我所。有了我所必然会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愚夫。什么都放不下的人,说明他执着心重。讲到这儿,你们可以想通了。连我都要放下,我所还有什么可放不下的呢?

成就是在泥浆里滚出来的

  修菩萨法的人,就是在众生的泥坑里滚。从前老修行说过:“没有一个舒舒服服成就的,成就的人都是搞得焦头烂额,从泥浆里滚出来的。”尤其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你一发菩提心,种种的麻烦,种种的磨难马上来了,搞得你焦头烂额,看你退心不退心。

修菩萨法要“自苦他安乐”

  修菩萨法的人,在众生里会经常遭受到摩擦。那么修菩萨行的原则是什么?要记住五个字:“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以求众生的安乐。你要达到宁愿自己苦不要众生苦,让众生安乐,那当然你什么都愿意让步,什么都愿意放下,样样都愿意作贡献。这样日子一长,慢慢,就把你的执着心磨光了。

在磨练中可别瘦下去

  要把我执磨光可也不容易啊。《金刚经》说,释迦牟尼佛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世做忍辱仙人时,四肢割掉,他都不动瞋恨心,是这样磨练出来的。胡樱,对不对啊?我看你啊,如果你磨练当中,人瘦下去了,你肯定在起烦恼,否则你怎么会瘦啊?来了以后,哭过没有?(胡樱点点头)哭过了,好,有希望。因为她一根肚肠通到底,老老实实心不谄曲。这没有什么,我从前培养的学生,有的哭得比她厉害,但千万不要瘦下去,在我身边的学生,即使哭,也会胖的。

慧眼从哪里来

  修空修得不彻底,非但成不了佛,彼岸都到不了。阿罗汉称慧眼。很多年前,我出一个问题,孙行者的慧眼是怎么来的?有人回答说:“是太上老君用火炼出来的。”我说“我培养你这个学生糟糕了,以后你叫大家回家开了煤气灶烧眼睛了,要烧出慧眼来。”整个《西游记》都是比喻,但是意义好得很。你们有的在别的佛学院学了几年了,慧眼从哪里出来?

鼓内空,才出鼓声

  我再问你们,“呼呼呼”,这个声音从哪里出来?“空”(下答),从空出来。你敲一声磬子,它“当……”,播得很远。这个声音哪里来?你们只知道敲磬敲鼓,却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好比只知道罗汉,不知道阿罗汉。“ 罗汉在哪里?”“在罗汉堂啊。”进佛门还在佛门外十万八千里。你敲鼓的时候,声音“嘭嘭”,很洪亮。鼓里边有东西吗?空的,所以这种声音是空中成就的。你敲桌子呢?(师击桌三下),声音两样的,是实心,它是空心。那么敲磬呢?“当……”,你听,播得很远,也是空中成就,因为磬子里也是空的啦,还有一个尾声。这是声波啊,你去敲一下大秤的秤砣,实心的,它“嘚”一下就没了。

悟空才能出慧眼

  孙悟空慧眼从哪里来?说太上老君炼丹的火烧出来的,也不错,那是一个比喻。真正讲到法义,这是什么火?智慧的火。慧眼哪里来?(有人答:也是从空里来)对了,从它的名字里来。它的名字叫悟空,孙就是猴子,悟空是佛教里的法义。你只有悟空了,才能够出慧眼。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不悟空,你是肉眼,最多天眼。天眼是神通,神通了不脱生死。现在人啊,对神通稀奇。只要谁说几句骗人的话,还有一帮子人帮他宣传,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现在都有这样的风气。好比前两年出了一个叫追星族,一个明星到了,十辆卡车上的人全来看明星了。

  断尽烦恼才能真正了脱生死。“悟空”,他悟到烦恼性空所以对烦恼不执着,能放下。没有烦恼就到彼岸,没有烦恼就断尽一切苦。一切生死流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的过程中的苦,死了以后的苦,全是烦恼关系。

悟空的境界在深般若里

  悟空的境界,属于深般若的境界,所以悟空的道理全在深般若里。广般若是利用语言文字,以世人所熟悉的例子打比方,讲道理来说明深般若的境界。因为深般若是讲不出来的。

  返回页首

莫做“轻毛菩萨”

要在自利的基础上利他

  你们说,成佛的境界跟阿罗汉的境界,或者说成佛的圆满跟阿罗汉的圆满,区别在哪里?(答:一个为自己,一个为别人)哪有可以不为自己的?饿了三天,没吃准要饿死。佛教是主张自利利他,自利在前面,利他在后面,要在自利基础上,然后才有能力去利他。自利就是了脱生死,利他就是广修菩萨法。如果你自己不走了脱生死的路,不断烦恼,不修声闻乘的出离法,不过是凡夫菩萨,去亲近凡夫众生,如此而已,俗称哄热闹。能海上师说这种菩萨叫“轻毛菩萨”,轻飘飘没有基础,给人一吹,它就飘得更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掉下来。

偷钱给你吃饭的人不叫菩萨

  佛弟子中两种极端都有,一个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一个去管别人,不管自己,比方说:“你没钱吃饭?尽管放心,我会帮你的,你稍等一会啊。”他外面走一圈回来了,“这是二十块钱,你快去吃饭。”他说:“谢谢你,还要你回家拿钱,不好意思。”“哪里,哪里,我是去偷来的。”(众笑)这个人叫菩萨吗?这个人叫小偷。

只管自己的人,把众生关在门外

  如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这是典型的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叫“关起门来修”。“关在门里边是谁?”“我。”“关在门外边是谁?”“是众生。”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当然你已经八、九十岁了,身体又差,看样子来日不多了,那么你为了自己做好往生准备,关门修。这么年轻,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关起门来了。这种话,使年青人思想全变了,我已是黄昏太阳也还在发挥余热呢!

不学法,忙朝山,大可不必

  还有一种,自己不好好修,不听法,不断烦恼,不修禅定,跑来跑去,忙啊!有事情要跟他通话,就是找不到,他忙着什么呢?三天两头领着一批居士,朝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据说每个人要收二千块钱,时间都忙光了啦。寺内讲经通知出去了,有些人反映说:“他一会儿又叫居士朝山去,又叫请去弘法的人种菜。”这样都变成菜农了。

要广学多闻,佛法才不会搞错

  释迦佛的涅槃,叫大乘涅槃,不论是小乘涅槃,大乘涅槃,全出自般若。所以说菩提涅槃就是般若,这句话我讲了这么多,可别嫌我啰嗦,其实有些原话,非常紧缩,说的人有一定的境界,可是听的人却容易搞错。比如“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好懂吗?烦恼跟菩提是相反的东西,怎么叫烦恼就是菩提呢?结果不懂的人就乱用。有说:“你这么样子烦恼不好啊。”他回你一句“烦恼即菩提。”那个人没话说了。或许有人背后在评议我:“傅老师老是叫我们断烦恼,断烦恼,他不懂得烦恼即菩提,烦恼断了,菩提也没了。”那就成了邪见了。所以现在佛弟子的思想紊乱,往往是把一句话,自作聪明地去解说,别人都听了你错误的解说,甚至再在错误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别的错误话来,这样就错上加错了。总之,佛法不是你头脑里想的这样就是这样,也不是看了某些人写的书,以为就是这样,佛法一定要广学多闻,深入经藏才会慢慢地不会搞错,现在下课。

(2001.3.23第三讲完)

  返回页首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