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1) (总第3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 2001.7.6)

忏悔能表现在现实上,就能使四众弟子和合

提要:
 ·忏悔是认错改正,能知忏悔就是好
 ·能检查自己的错误,是个能放下面子的人
 ·出家众提高了,能为居士作好榜样
 ·学生错了不认错,学下去就有困难了
 ·忏悔能表示在现实上,就能使四众弟子和合
 ·不要前面恶业尚未忏净,今天的恶业又起来了
 ·三次不接受别人的忏悔,你就有罪了

忏悔是认错改正,能知忏悔就是好

上次讲毗尼有五种含义:一忏悔,二随顺,三灭,四断,五能舍。一个人经常会发生错误,做错事情,或者扰乱别人,乃至伤害别人。最容易扰乱和伤害别人的就是语言。所以自己要懂得忏悔,认错改正。对大众有影响的,严重的错误,应该向大众忏悔。能够自发地向大众忏悔是件好事情。

能检查自己的错误,是个能放下面子的人

我在五十年代时,讲的是心理方面和人生智慧的一些内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很容易认错,而且放得下,记得有个病人学生,有一天跟我认错,并说请允许他向全体同学做检讨。我说可以。但是过两天又要求向全体同学再做检讨。我说检讨过了就可以了,虽然嫌他太罗嗦,但是他没有面子观念,放得下,肯认错,这不能不说是个优点。假如跟大众没有关系,那就个别忏悔一下也就可以了。

出家众提高了,能为居士作好榜样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居士有居士戒,佛学苑有规章制度,也有种种的纪律要遵守,有错应该要认错的。这儿主要是讲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因为佛弟子以出家二众为主。我们从事佛教事业,我们的观点就是以出家众为主,出家众提高了,能做榜样,居士就会受好的影响,好比装香的盒子熏久了,这个盒子也会香的。

学生错了不认错,学下去就有困难了

假如居士对出家众做错了事情,那更需要忏悔。老师对学生讲错话了,也要说明一下,表示一下歉意,这也是一种忏悔。学生在老师面前有错,那更应该要认错。因为老师对你有恩啊,何况你以后还要学下去。如果你不认错,不想改正错误,那你就很难保证学下去。

忏悔能表示在现实上,就能使四众弟子和合

在佛学苑里,出家众,居士众都是学生,可是在戒律和要求来说就不同了。出家众对自己的要求高,因为他戒律严密,而居士只有五戒,所以在内心和生活上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出家人有错更应该悔改前非。忏悔法是很重要的,忏悔就能使四众和合。现在末法时期佛弟子,忏悔法不用在实际上,而停留在形式上,想忏悔自己的业障就唸忏悔文,却又不肯表示于现实,自然在修行上也不能依教奉行。

不要前面恶业尚未忏净,今天的恶业又起来了

在我身边学法的学生,也有几个学了几年又到其他地方去学了,据说他们在那边修金刚萨埵忏悔法,发心圆满十万。可是修的人却经常跟人吵架,前面恶业尚未忏悔清净,后面的恶业又不断在积累,那就永远也忏悔不清。我不主张把持咒拜忏看得这样神奇,而是应该把改正自己的过错看成是实际效果。

三次不接受别人的忏悔,你就有罪了

忏悔能使大家团结。有人说,“我向他忏悔,可他还是生我气。”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再去忏悔一次。头一次忏悔,他不接受,还讽刺你几句,“假惺惺来打招呼,你这个人我看穿了。”第二次忏悔总算不说话了,头一扭,鼻子里一“哼”!怎么办?我教你第三次再去忏悔,如果第三次他不理你,你不必忏悔了。因为你的罪清了,而他有罪过。佛教里有个规矩,别人来跟你求忏悔,最多三次,你一定要跟他和合,一定要说几句好话。说,“我也有错的地方,没关系,事情过去就不提了。”这样做,四众弟子就和合起来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