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希望你快快证果
·心情不开朗,经常闹情绪,能证果吗?
·假装能生起庄严,养成习惯也是好
·庄严不能太别扭,自然不能太散漫
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希望你快快证果
群居生活会互相影响的,早晨给你们念了一篇“漫谈具有独断倾向的儿童”,独断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本来她没有这种脾气,因为她的祖母说“我偏不给你吃”,这个小女孩就学会了,也说“我偏不给你吃”。同学之间也是这样,你“偏要照我的”,别人也学会了,“为什么偏要照你的?必须照我的”,这叫相互进行烦恼加持。要消灭这种现象,大家应该心平气和地讨论研究,哪个方法好,符合实际,就按照哪个。用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就是希望你快快证果。
心情不开朗,经常闹情绪,能证果吗?
有人心里想:傅老师总是要求这么低,初果证不到,证个半果也好,我要证四果。你发心好啊,可是你要真正去做到啊。
从前上海我住的地方,一次来了些学生,大家一起诵经供佛。供完佛要分供品,每人是平等分。有一种青果,上海人叫“檀香橄榄”,吃进去先苦后甜,分供品的同学说:老师,他要二果。我说“好吧,二果就二果。”又一个人说:我要四果。你这么贪吃,还证四果了?这些同学也是风趣,倒并不一定是贪心。你发心证二果三果四果,再好也没有,可是你不断烦恼,还整天心情不开朗,跟同学闹情绪,还想证果吗?所以规章制度里规定:同学间说话不能带情绪。
语言是人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语言中一带情绪,就知道你心里起烦恼了。你们按照这些规章制度真的去做到了,我看你可能已经拿到半果了。
假装能生起庄严,养成习惯也是好
有人说,“假如我心里想不通,我假装没烦恼,暂时说两句没有情绪的话。”有人就反对:“这是虚伪,假装的!”我看假装比不装好,至少你在假装的时候做到了。我希望你每次都假装,假装假装就变成真的了,养成习惯了嘛。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这都是我的生活经验,今天用在修行上,就成了修行经验。
我年青时有一点事情,或者遇到一个人,进入一种新环境,我就慌,尤其是有人跟我说话,我更慌,因为我有严重的口吃。一次我正在吃饭,忽然有人跟我说话,我手足无措,本来要拿调羹去碗里舀汤的,心慌了就随便拿起一双筷子,一面回答他,一面用筷子去舀汤。奇怪,怎么舀来舀去舀不上来?一看是筷子在舀汤。像我这种人能讲课吗?后来我自己训练,训练到语言上很流畅,估计能上台讲课了,但是心理上问题比语言上问题更难办,可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面,开课了,我不得不去讲啊。所以我从家里出来,一面走,一面在告诉自己:我是老师。老师的庄严就生起来了,心也不慌了。一直走到河滨大楼的电梯门口,我已经稳得住了,走进课堂,一副老师的姿态就摆出来了。这完全是假装,每天这么假装,后来就自然了,后来我没有装模作样,也形成这一套。
庄严不能太别扭,自然不能太散漫
是不是装模作样,两种情况能看出来,这人威仪特别好,坐下去能够一动不动,可是他说话非常自如,这不是装模作样;另一种,这个人身子也不动,可是勉强得很,讲话也很不自在,这个人是装出来的。当然喽,我一方面提倡装模作样有好处,慢慢就装成习惯了,可是也不要装得太过分了,装得太过分岂不跟泥塑木雕差不多了吗?眼睛也不动,或者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今天——我们继续讲——《制戒缘起品》。”(众笑)这样反而使人别扭。所以要自然一点,可是自然又不能太浮躁太随便太散漫。
你们现在到台上去演讲,不紧张了吧?你们练演讲的时候要有指导,姿势首先要好。紧张一点没关系,经常上去就不紧张了。头一次,有人会紧张得两条腿笔直,手也笔直,身体也笔直,只是嘴巴在动,有人还控制不住要发抖,连桌子都在抖,这个紧张慢慢就会消失,但要你首先培养起很自然很庄严的姿态,慢慢就形成习惯了。即使你有时候有一点疏忽,有一点随便,你一提起警觉:我今天太随便了,就会很自然地恢复一种庄严的状态,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好,今天就讲到这儿。(2002.6.12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