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
于后世尊。与比丘僧。游波罗。转行化导。尔时弥勒。着金色衣。身既端正。色紫金容。表里相称。威仪详序。入波罗城。欲行乞食。到大陌上。擎钵住立。人民之类。覩其色相。围遶观看。无有厌足。虽皆钦敬。无能让食。有一穿珠师。偶到道宕。见于弥勒。甚怀敬慕。即问大德。为得食未。答言未得。寻请将归。办设饮食。食已澡漱。为说妙法。言辞高美。听之无厌。
译白话:
后来佛陀带领着弟子们周游到波罗国,辗转说法教化众生。那时弥勒身穿这件金色的袈裟,体态庄严,全身闪烁着紫金色,外表的气度与心地的高贵相得益彰,种种威仪一一具足。他进了波罗城,想要求乞食物,就来到通衢大路上,托着钵盂站立路边。百姓们看到他庄严的容姿,便聚集围观,看也看不够。尽管人人赞叹不已,却没有人给他食物。有一位首饰匠偶尔来到这里,看见了弥勒,极是仰慕,就问弥勒:“您得到食物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于是这匠人便把弥勒邀回自己家中,为弥勒置备饮食。弥勒饭后沐身漱口,为这匠人演讲佛法,他言辞高妙,让人怎么听都听不厌。
经云:
时有大长者。值欲嫁女。先与一珠。雇令穿之。若其穿讫。当与钱十万。于时长者。遣人来索。珠师闻法。五情甘乐。语言且去。比后当穿。其人复语。今急须之。念时着手。嘱已还去。具语长者。斯须之顷。重遣往索。犹故听法。未为穿之。还语长者。长者恨言。既重相雇。不唐倩托。今乃前却。不称我要。更重遣人。因赍钱往。若其未穿。还担珠来。使人到问。犹故听法。知未穿珠。急从还索。事不得已。即取还他。
译白话:
当时有一位大富翁正好要嫁女儿,嫁妆中有一颗宝珠,雇了这位匠人为它打孔,如果孔打成了,便付钱十万。正好这富翁差了人来索讨宝珠。匠人因为听讲佛法,心情无比悦乐,就让使者暂且回去,说稍后就给宝珠打孔。那使者又叮嘱说这宝珠有急用,希望匠人尽快动手,说完之后便回去回禀富翁。富翁很快又派人来讨要宝珠,可匠人却还在听讲佛法,不曾动手打孔。使者回去禀告了富翁,富翁恨恨说道:“既然收下了高价佣金,就不该推三阻四,有负所托,他真是太不称职了。”于是再派了人手带着钱去,吩咐他如果匠人还不曾打孔,就把宝珠要回来算了。使者到的时候匠人依旧在听讲佛法,使者见他还不曾动手打孔,急忙向他讨还宝珠,匠人没有办法,就把宝珠还了回去。
经云:
穿珠之师。在弥勒前。次第听法。心无厌退。其妻瞋恚。嫌责夫言。须臾之劳。当得钱十万。以供家中衣食乏短。但听沙门浮美之谈。亡失尔许钱财之利。夫闻其言。情怀悔恨。弥勒知意。而语之言。汝今能共至精舍不。答言可尔。实时共到精舍。
译白话:
匠人听着弥勒按次第一步一步地讲解佛法,没有一丝倦怠之心,匠人的妻子着了恼,责备丈夫说:“片刻的劳动就能得十万钱,可以接济家里衣食的短缺,可你只顾听那和尚华而不实的空谈,断送了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工匠听了心生后悔,弥勒看透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现在可以和我一起到僧人的住处去吗?”工匠答应了,当即动身一起来到僧人的住处。
经云:
将到僧中。问众僧言。若有檀越。请一持戒清净沙门。就舍供养。所得盈利。何如有人得十万钱。时憍陈如。寻即说言。假使有人。得百车珍宝。计其福利。不如请一净戒沙门就舍供养得利弘多。舍利弗言。设令有人。得一阎浮提满中珍宝。犹不如请一净戒者就舍供养获利弥多。目犍连言。正使有人。得二天下满中七宝。实不如请一清净沙门。于舍供养得利极多。其余比丘。如是各各。引于方喻。比挍其利。皆悉多彼。
译白话:
弥勒把他带到僧众当中,向众僧问道:“如果有一个人请了一位持戒清净的出家修行人到家中供养,他所得的福报,比起十万钱来怎么样?”憍陈如就说道:“倘若有人得到了一百车的珍奇宝贝,可他得到的好处计算起来,还比不上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出家修行人到家中供养所得的福泽深厚恢宏。”舍利弗说:“假使一个人得到了充满一个世界那么多的奇珍异宝,可还比不上请-位持戒清净的修行人到家中供养获得的福泽报应更多。”目犍连也说:“就算有人能把装满两个世界的宝物尽收己囊,实在也比不上请来一位持戒清净的修行人到家中供养所得的好处多。”其他的比丘们也用了种种譬喻来说明,供养清净出家修行人的好处远非钱财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