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明智觉观存念门(2)

闻修讲解

我们很迷茫,需要有明智

我先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律海十门,律海十门即别解脱戒纲要,亦名戒海一滴,又名定慧津梁。

七众别解脱戒

别解脱戒共有七种,也叫七众别解脱戒,也就是七众弟子所应受的戒,比丘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条戒,式叉摩那尼六法(又名正学女戒),沙弥、沙弥尼十戒,优婆塞(即男居士)、优婆夷(即女居士)五戒,这些戒总称别解脱戒。

律海十门是别解脱戒的纲要

律海十门是别解脱戒的纲要,所以我们要守好别解脱戒的话,首先来学一学它的纲要。律海十门亦名戒海一滴,可见佛法的内容是非常广博渊深的,就像大海一样,佛法里面有经、律、论三藏。要精通三藏的出家人才叫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我国的唐朝就出了一位全世界都崇敬的三藏法师—玄奘法师,他所写的论在印度的那烂陀寺中悬挂了三个月的时间,竟无人能改一个字。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发心,发心要向玄奘法师学习做一个有学识的佛弟子。再回过来说,律海十门仅仅只是戒海中的一滴,就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样。

是到彼岸的桥梁

又名定慧津梁,什么叫做津梁呢?津即是渡口,梁即桥之意,皆为渡河不可缺者,用之以比喻道谛。戒定慧基本三学是每一位佛弟子都要走的一条共同道,不管你是哪宗哪派都要走这一条道路,都要以戒生定,由定发慧,这里指的学戒是修定发慧的基础,也是将来成就不可缺少的必然途径,所以想要修行有所成就,必先守好戒律,戒律是僧人的标志,在《遗教经》中,佛说:“以戒为师。”可见戒律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大海有净化作用

律海十门的门即是戒之方便,戒律的海洋中浩瀚无涯,律海十门为学法者打开了方便之门,让你能很快掌握戒律的纲要,更为你将来受戒、学戒、守戒作好准备。那么为什么用海来做比喻呢?大海不光广博渊深,而且大海有净化作用。大家都能学戒守戒,就能够净化我们的言行,能够止恶修善,能成就一个清净的僧团。

进入律海共有十门

律海十门共有十个门。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别解脱戒略相门第三、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四根本修心要门第六、观择功德过失门第七、十二杜多胜行门第八、沙门十七庄严门第九、明智觉观存念门第十。

希望大家运用于生活

现在我们开始讲律海十门中最后一个门—明智觉观存念门,这一次讲是根据我老师的讲义再加上自己的体会来给大家讲,希望大家能得到实际的利益,那就是能运用于生活。

我们很迷茫,需要有明智

我们从题目开始讲“明智觉观存念门”,明就是明白,在我们还没有接受佛陀教育的时候,我们头脑中都是世间上的一些观念,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明白,而且还经常干出一点愚痴颠倒的事情来,心中的困惑难以摆脱,烦恼总是缠绕着我们,在这种时候你无从去想,也没有人跟你讲,你怎么能够明白呢?一切的来龙去脉,一切的因果关系,我们都不明白,也就是很迷茫。

环境影响多么重要

在人的一生中,环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而搬了三次家,目的是为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这是孟子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见环境影响是多么重要啊,甚至什么样的环境就产生什么样的人。譬如一个家庭的人,一走出来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人的气质,衣着品味,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等都很相似,这就是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的结果。 返回页首

保持修行的习惯,就是将来成就的因

就像当年佛陀和弟子们一起的生活那样

拿我来说,我为什么会学习佛法,就是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很好的学法环境。以前我总以为佛法是迷信,听了傅老师的讲法以后,才发现佛法是那么深奥,又是那么现实,佛法就像一个智慧的宝库,你想要知道的里面都有,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吸引我的是在老师周围有着一群可爱的学生,学生们中间非常地和合团结,互敬互爱,而且经常在一起诵经、禅定和讨论法义,这样的生活非常令我向往,就像我在书上读到过当年佛陀和弟子们在一起的生活那样,我对自己说:“我要过那样的生活。”于是我就到了傅老师的身边,就如同你们现在来到佛学苑读书一样,老师们能在思想上启发你,生活上照顾你,行为上纠正你,同学们又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你将来的成就是最有利的。

冷漠孤独的环境心理会很不健康

如果一个人在很冷漠孤独的环境里生活,那么他心理上将会很不健康,就会形成坏脾气或者孤僻的性格。因此通过环境的影响就会养成一种习气,即习惯势力,而这种习惯势力再加上本身的贪瞋痴的种子,外在环境的变化,我们就会造业,造业造得厉害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这就是业力。傅老师在讲义中讲到:“这种业力有好的有坏的,好的呢称为善业,坏的称为恶业。”

百依百顺是你将来受苦的因

比如在家里的时候非常任性,只要一哭,父母亲就百依百顺,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就像小皇帝一样,他想得到什么大人就必须满足他的要求,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任性的习惯,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就形成这样的一个观念:我要得到的,谁都要满足我,我要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去得到。那么到了工作单位或者一个团体里面你再保持这种习惯,没有人再会理你了,你就会感受到痛苦,而且你这种任性的习惯也会伤害到你周围的人,严重一点的话会使你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你的恶业就形成了,这就是你将来受苦的因。

这里的安乐,会使你对世俗不习惯了

再比如说,在修行的环境里我们每天都禅定、念经、听法,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如果你有一天不念经、不听法的话,这一天你会从早到晚都不舒服,如果你再回到世俗上,就会很不习惯。

在公园拍照,他们高兴,我感到无聊

记得有一次我回家探亲,回去了之后呢我想召集以前的同学聊一聊,很久没有和他们谈了,也不知道他们近况如何。咱们就约好了到公园里去拍照,大家都挺高兴的,可是我却觉得挺无聊的,老师的话在脑子里跳了出来:照相都是无聊的人干的,把自己的凡夫相拍出来,有什么意义呢?的确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有一点浪费时间。

谈男女相好,新款服装,我实在不要听了

回来以后他们就在我家吃了饭,吃完饭我们就谈开了,我本来想讲一讲我最近的修行体会,也让他们了解一点佛教。可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以前的某某男同学跟某某女同学关系还是很好,也许他们要结婚了;最近服装店里出了一些新款的服装,特别适合你,咱们什么时候去看一下,我傻乎乎地坐在旁边根本就插不上嘴(众笑),那么我刚想要跟他们谈我的修行体会,他们又打断了(众笑),又开始谈某某同学跟某某同学好……,我实在听得不要听了啦(众笑),唉!没有共同语言,不习惯了。

保持修行的习惯,就是将来成就的因

对世俗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因为你已经养成了修行的习惯。在你的心中充满佛法的觉悟,听法后的欢喜,在生理上通过修习禅定,非常的滋润舒适,再也不贪恋世间的享受。记得在苏州有一位同学说我以前最喜欢聊天,可是现在我觉得他们讲的都是废话,我更喜欢听法、思维、讨论。保持一种修行的习惯,这就是将来你在修行上成就的因。


(注: 2001.9.21第一讲未完,根据闻修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返回页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提要:
  我们很迷茫,需要有明智
 ·七众别解脱戒
 ·律海十门是别解脱戒的纲要
 ·是到彼岸的桥梁
 ·大海有净化作用
 ·进入律海共有十门
 ·希望大家运用于生活
 ·我们很迷茫,需要有明智
 ·环境影响多么重要
 
保持修行的习惯,就是将来成就 的因
 ·就像当年佛陀和弟子们一起的生
活那样
 ·冷漠孤独的环境心理会很不健康
 ·百依百顺是你将来受苦的因
 ·这里的安乐,会使你对世俗不习
惯了

 ·在公园拍照,他们高兴,我感到
无聊

 ·谈男女相好,新款服装,我实在
不要听了
 ·保持修行的习惯,就是将来成
就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