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律海十门】

明智觉观存念门第十(1-6) (总第06)

───────────────────────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1999.11.18晨)

 

学法没有真正的明白、觉悟,
还是会随波逐流,在生死轮回里团团转

提要:
 ·真正要圆满自己的明智,就不能离开佛的教导一步
 ·法师说:主张不要三藏十二部,这是参加了灭法的工作
 ·居士素质提高,靠的是多闻增加了智慧、禅定增加了定力
 ·学法没有真正的明白、觉悟,还是会随波逐流,在生死轮回里团团转
 ·觉观就是修定,佛教的修定离不开明智
 ·修定必须修觉跟观,离开了佛教觉与观,这个禅定就成了外道定

真正要圆满自己的明智,
就不能离开佛的教导一步

所以真正要圆满自己的明智,千万不要离开佛的教导一步,也不要把别的东西的脚伸进来。如果你这么做或者你参加了这个行列,你有罪过,因为这是灭法的行列。

法师说:主张不要三藏十二部,
这是参加了灭法的工作

大概半年前,有位注重戒律、正知正见、受很多人尊敬的法师,特地到居士林来讲法,他要安定、启发居士。因为那个时候居士们起了风波,主要是有人说大家都听我讲法,法多了,变成了多闻,还修禅定,变成了禅宗,成了多种法门。他们主张不要三藏十二部,不要法多,也不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也不要修数息来排除妄念,也不要修定使自己一心不乱,他们什么也不要,最好我们把戒定慧都停下来。在他们看来,我们修戒定慧是可怜,简直不懂“一句最殊胜”,这么辛苦干啥呀?所以法师特地来讲两部经,一部叫《法灭尽经》,是讲法是怎么灭尽的。他说:“你们再这样搞下去,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背的是什么罪过?你们参加了使法灭尽的工作。”

居士素质提高,靠的是多闻增加了智慧、
禅定增加了定力

那一天宝塔开光,新加坡有位法师也被请来,他跟我说:“我这一次来,一个明显的印象,居士们的素质提高很多啊!我过去差不多每年都要来一次,唯有这一次大变样。”那靠的是什么?靠多闻增加了智慧,靠修禅定增加了定力。究竟我们是对还是错了?

学法没有真正的明白、觉悟,
还是会随波逐流,在生死轮回里团团转

我讲法,必须要举种种的事实来说明,否则的话随随便便讲过去了,你们听了也不起作用。你们都是有文化的,有的还是大学生,字都识得的,“明”,明白,“智”,智慧,那还要傅老师啰嗦什么呢?如果我不是这么讲,你们不是这么样听,你们不过是看一篇感兴趣的小品文,整篇文章不起作用的。你们看过了有在做吗?在觉悟吗?如果你不是真正地明白过来,你还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这只耳朵听这个人讲,那只耳朵听那个人讲,听了这个人讲的向这边转,听了那个人讲的向那边转,这叫团团转。

很多人在佛门里边很多年了,都是在团团转,团团转的结果是什么?以前我在厦门,有一次一个单位的工会请我去教禅定,休息的时候我去小便,经过一个大厅,里面有个大舞台。那天是礼拜六,很多年轻人在台上团团转,好像他们从小长到现在还没有学会走路,都在学走路,还恐怕学不好要摔倒,两个人抱着走,在台上转来转去,生死流转就是这么团团转的。

觉观就是修定,佛教的修定离不开明智

下面讲“觉观”。觉观就是修定。修定离不开明智,如果没有明智,你这个修定是盲修瞎练。一心不乱离不开佛法,如果离开了佛法,你这个一心不乱是邪道、外道,因为外道也修禅定,也讲一心不乱。

修定必须修觉跟观,离开了佛教觉与观,
这个禅定就成了外道定

有觉有观,这就是修定,修定必须修觉跟观。观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里作观。心里怎么观?凭你的觉悟观,所以佛法的禅定必须有觉有观。如果你只修佛教的观而没有佛教的觉,你修的东西也叫外道。

说“我修的是佛门里的禅定”,到了你手上也变了外道。无论什么法门,哪有离开佛法、离开佛的觉悟的?你自己的觉悟叫佛性,离开了自己的觉悟,永远是老众生。哪怕你的觉悟还在你身上,可是它没有发挥作用呀,从前叫做“打入冷宫”,现在叫你把觉悟放在冰箱里,冰冻起来了。觉悟永远不会变质的,你放在冰箱里干啥?有觉有观,才能进入初禅,否则你修的不是佛教的禅定,连佛教的初禅都进不进去。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明知觉观存念门第十

一、不为寿命财物扰乱否?
二、内怀一切能作宽大否?
三、于斗争生起及无义之事,能先
  见否?
四、一切作为众务,不以好名彰显
  发动否?
五、作事具妙慧而小心谦谨否?
六、受用莫得,亦不希求后来能得
  成为某样之正念有否?
七、要知受用十分得有,多成扰乱
  或至衰残充量之诤讼,时时知
  觉否?
八、不隐藏他成就之能力否?
九、于其受用节俭最低否?
十、有大势力能作谦小之成就否?
十一、成为不识父者否?
十二、成为不识母者否?
十三、成为不识沙门者否?
十四、成为不识贤善士夫者否?
十五、成为不敬奉尊长否?
十六、于佛作不恭敬否?
十七、于法成为不恭敬否?
十八、于僧伽成为不恭敬否?
十九、于戒等学处正真受习,成为
   不恭敬否?
二十、于戒律仪有毁犯否?
二十一、于诸根能作护持否?
二十二、不作放逸好爱女人之事
    否?
二十三、与亲属及异姓之亲属、结
    党厚密、与大臣等为友,
    能作远离之成就否?
二十四、若观察多人于我不作厌贱
    否?
二十五、我所作为成为不法之行为
    否?
二十六、成为执持非分不如法否?
二十七、成为完全抛弃正法者否?
二十八、成为完全抛弃惭愧者否?
二十九、成为善巧有智人等悉不与
    共、而不思方便询问于人
    否?
三十、应自思想成为放逸败坏之习
   气现行否?
三十一、若如来金口所说一切经
    教,有不依教住否?
三十二、于超涅槃事业,成为属于
    悬远之见者否?
三十三、成为颠狂作事,而且积累
    败坏,身体死后,苦行恶
    道、邪倒堕落、地狱有
    情,是我受生处否?
三十四、设若于彼死后,与其命运
    极坏之诸有情共生否?
三十五、而谁与谁受生彼与彼之颠
    倒行为,而今成为念念明
    白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