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能海上师传(48)

             ——谭天 著

 

宝光寺受戒

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为剃发披服缦条,即无条相袈裟,以不满5人,不能受具。大概只用三皈、五戒、十戒迭相传授而已。到了曹魏嘉平2年时,昙摩迦罗来到洛阳,见众僧未秉戒法,于是就在白马寺译出《僧祇戒心》(戒本)以备用。并请梵僧立羯磨法受戒。这是中国依律传戒之始。随着朝代的变迁,逐渐完善到今天的模样。

佛教中所讲的受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就是指出家人或在家信徒自愿到寺庙里归投有修行的法师,并由法师为其受三皈(皈依佛、法、僧)五戒(杀、盗、淫、妄、酒)仪式。受戒后的信徒便被称为居士,如没有执行这套手续,即使信仰佛教,也不能被叫着居士,居士最高能受在家善萨戒。而只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女,则被称为沙弥、沙弥尼。需要在求受了三坛大戒(即沙弥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后,才能成为最正规的佛教徒,即比丘或比丘尼。戒律的内涵,是制心守身的规范,追求佛道最重要的前提便是戒,要想成就必以戒为首,它在日常生活中,会使你慢慢消除积习,规正你瞬息万念的心,由此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精神,纯化气质,产生智慧。戒是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基础,受戒,只是求道路上的第一步。

1925年,春,能海法师赴新都宝光寺受戒。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县的北面。最早建于东汉,隋代时改名为大石寺。唐广明元年(881),僖宗李儇为躲避农民起义军,曾在该寺中驻扎。一天夜里忽然看见寺内舍利塔放光,立即命令待从进行挖掘,获得了一个石头做的盒子,里面藏有舍利13颗,这被认为是吉样之兆,于是唐僖宗立即命令悟达国师重建庙宇,建四方13层佛塔供奉舍利,并改“大石寺”为宝光寺,作为寺的名字。宋朝时香火极盛,僧侣达3000之众,明代毁于兵火。曾经一度更名大觉寺。清朝康熙9年,开始重建,形成一塔、五殿、十六院的规模,是四川有名的寺庙之一。

能海法师到了宝光寺,住在那里两、三个月,接受贯一老和尚传给他的戒律。他清楚的记得贯一老和尚的传授:戒律是什么?戒律是一切善法生起的地方,犹如大地,戒律是菩提果的阶梯,戒律是人天善趣的根本,是济渡生死大海的浮囊。戒律是佛法长久住世的根本。而菩萨要成就菩提果,必须要修善萨行,善萨行即修持佛法。但佛法的成就必须建立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佛曾说我若不持清净戒律,连狐狸及下贱人身尚且无法得到,何况成佛度化众生。《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律若毁,一切善法全部失毁,一切圣果永远无份。

通过对戒律的学习。他知道了许多以前在家时,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真是两重天啊。在宝光寺的大殿里,能海法师跪在佛像前,想着贯一老和尚的教导,发愿:愿我一切世中常能辞亲割爱、剃除须发、出家为僧,广度众生。我现在既出家,纳受了清净戒体,就要像爱护眼珠与命根一样护持戒律,使戒珠如白玉般洁净光莹。在我持戒修梵行的过程中,让一切染污戒体、毁破戒律、穿漏戒体的恶因缘全部远离自己。

与能海法师在新都宝光寺,从贯一老和尚受戒的还有:永光、果瑶、果玉、果蓉、传品师等。由佛源老法师任羯磨师。

在受戒前,能海法师和师兄们,跟引礼师在戒堂,反复演练受戒的礼仪,学习出家人的行住坐卧四威仪:“行要缓步,语要低声,迈步要做到前八寸后二寸,走路时要眼观鼻鼻观心,行走如风……”能海法师将引礼师的讲授牢记在心。作为一个出家人,威仪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僧人在信众中的形象。“大家要注意,每日早斋和午斋时,要依《二时临斋仪》以所食供养诸佛菩萨,为施主回向,为众生发愿,然后方可进食。从醒来、闻钟、着衣、下榻、入厕、洗手、净面、饮水等都要随时默诵咒语,内容在发给大家的《毗尼日用录》里。”这是能海法师出家后,上的第一堂专业课。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