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譬喻的启示】(3)
《百喻经》
挨 打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毛发,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旁人言语:“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白话:
从前有一个蠢人,头顶上没有长头发。另外有个人就用梨子打他的头,打了两三下,把他的头都打破了。但这个人只是默默忍受,也不知道躲开。旁边的人看见了,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躲开呢?就在这里挨打,连头都打破了。”

这人回答说:“那个打我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有力气,其实他愚蠢得很。他看到我头上没有头发,就以为是石头,所以用梨子打破了我的头。”

旁边的人说:“你自己愚蠢,怎么还说人家笨呢?你要不愚蠢,被人家打破了头,还不知道躲避!”

供你思考:
有人偈曰:
愚汉为人伤,头破犹不避;
自痴尚不知,反笑他人痴。

在《金刚经总持论》里有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在说到第六外道时说“复有装模作样,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如今以“一句为究竟”的这种说法已经很普遍了。例如:“只要一句,样样不要”,“只要一句,戒定慧全在里边了”,“只要一句,就能圆满究竟”,其实这些人对佛法或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或颠倒错见。若有人劝导他,既然一句能圆满,为何一问三不知?既然佛法懂得那么少,应有惭愧,好好去广学多闻,求解法义才好啊。愚人却并不以为然,不感到自己的愚痴,反笑他人笨:我明明是说靠一句就圆满,戒定慧都在里边了,他却以为我懂得这么多,向我提了这么些有关戒定慧的问题,问得我什么都不知道,真好比把我皮肉的脑袋以为是大石头,向我脑袋掷了那么多的梨,打得我头破血流,其实我对戒定慧三学茫无所知。他应该明白,我这里只有一句啊。

 
 [伊索寓言]
燕子和乌鸦






俊俏的小燕子碰到黑乌鸦,觉得它太难看,于是双方为了各自的羽毛,展开争论。争到最后,乌鸦总结道:“在春天里,你的羽毛的确很好看,可是我的羽毛可以保证我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人生智慧:
空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可是到了冬天,不得不往南方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讽刺。生活中的“绣花枕头”大有人在,善于哗众取宠,乍一看感觉很风光,可是细打量,就无法深入了,这种人注定是庸碌无为。

内外俱佳,形才兼备当然好,可是难以两全,如果作选择的话,宁可选那些内在有用的,而舍弃外在浮华的,毕竟人是靠自己活着的,哪些适于自己只有自己最清楚。

佛子觉悟:
佛子以法度众生,佛的法都是智慧的语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可能唯有这个法门才是圆满殊胜,那是无知的人说的话。没有法的门不能称法门,有门有法才能得成就,没有法的门,色彩再美,也不过是装饰而已,因为众生内心没有法的力量是断不了烦恼的。
(智地)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连载专栏》之
  【譬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