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定上师隐尘回忆录
(2)
牟秀云
著
我的祖父、祖母一生乐于助人,生活很俭朴,对别人、对有利于民众、邻里之事都很慷慨地去做,宁肯自己吃亏吃苦,总要去帮助贫苦人家。他们一生持身涉世,敬以处事,诚以待人,遇有不顺心之事,惟一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祖父对村里人总是敬老怜贫,排难解忧。他每每教训后人:要惜福修德,不道别人长短,做一个有利于别人的人。
祖父对人耿直,不善逢迎,常对儿孙辈说:“为人作事无论如何要给儿孙积些阴德,我们郑家人,多少辈子没有和别人打过架。”常叮咛后人,纵然自己吃亏,也不要违背郑家祖祖辈辈教训出来的家风。祖父爱读佛教的经书、古书,爱读书人,节衣缩食,供养我父亲念书,使我父亲成为一名知书达理、富有理想的清末秀才。
我的父亲平时常到深山里去敬拜寺庙里的高僧和念经,在深山里采集中草药回家,并自学中医与按摩针灸,在家里坐堂给乡里的老百姓治病。日久我父亲就成了大众恭敬的坐堂中医老人。
(四)祖父家训
(一)良心要紧。有良心,有善心的人,一生吃不尽,到处有人尊敬。不要看那些当官之人欺压百姓,宦海沉浮,吃斋念佛也徒然,心好才能受到皇帝、老百姓的尊敬。
(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欺贫、侮法、枉法没有什么好处,也不是什么专长。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做人。
(三)孝养父母。惟尔父母之恩,终身报答不尽。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小鸟尚知根本,人子应对父母亲长思念。
(四)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也。为心不齐,七长八短产于私心。酒饭结交异姓,无端骨肉喧哗。莫为些小利竟分家,百忍千秋佳话。
(五)和睦乡邻。风俗何似近古?总在和族睦邻。三家五户要相亲,缓急大家帮衬。是非与他拆散,结好不异于朱陈,莫恃豪富欺贫,各家有事常相问讯。
(六)教训子孙。子孙为何贤知?父兄教训有良方。家财万贯不如教子有方,不读书的,也要读书。不能、不许闲游放荡,玉不琢不成器,雕琢方能成美器。姑息非为慈祥,教子须知窦十郎(窦十郎指窦禹钧。五代后周渔阳人,与其兄禹锡以词学闻名,累官右谏议大夫。曾建义塾,延请名儒以教贫士。家中藏书甚富,五个儿子相继登科为进士,号为窦氏五龙。俗传“五子登科”,即出于此,遂成后世教子成才的典范。)
(七)怜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种人:指鳏寡孤独。要爱护他们,给他们行些方便,积些阴德福无边。
(八)婚姻随宜。儿子前生之债,也宜随缘分还他,生活从俭莫从奢,重在和睦兴家。
(九)奋志芸窗。坐我明窗读书、学习,诵读不分昼夜;“桂花不上懒人头,刻苦便居人之上”。
(十)勤劳本业。天下事有本有末(古代以士农工为本业,以商为末业),还须务本为高。百般做作尽糠糟,纵有便宜休贪占。有田且勤尔业,一艺亦足自豪,栉风沐雨莫乱劳,安用许多技巧。
(五)乡亲们称郑善人
我的父亲郑兴安,家乡高枧乡的人都称他郑大爷。母亲李婆婆,俩位老人均是虔诚的佛教居士。对人很慈悲善良。我父亲从不饮酒、行为端正,口业清净,长期吃素,以祖传针灸为业。我父母很节俭,穿的是粗布旧衣衫,吃的是粗茶淡饭。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高枧乡村邻里有的因丧事无法殓葬的,父母就施衣棺木,有的兄弟分财不均而争诉的,父母就以出钱补助不足的一方,以致感动他们兄弟惭愧而互相推让。对有的儿女不供养父母,他们就恭请年老无力的老人到我家吃饭度日。直到把不供养父母的儿媳感动得从我家接回其父母,从此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