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归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亲近之功德胜利颂文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善知识的宝贵,就在于他有修行的经验
提要:
·提问也要看时机看场合,打断老师讲课,太不礼貌
·不懂法,当不了善知识,也度不了众生
·“八万四千”意思是数不清,不是具体数字
·有法才能叫法门
·善知识的宝贵,就在于他有修行的经验
提问也要看时机看场合,
打断老师讲课,太不礼貌
我过去也有经验,比如我从前在上海大学开讲座,有一次在文学院讲,那个时候学校里感兴趣的就是辩论。靠近窗口那个学生,我没讲多少,他就举手提问,我给他解答了,我没讲多少,他又举手提问,又给他解答了,我没讲多少,他又举手提问……不是我回答不了,这样搞下去,我怎么讲课呢?我不得不采取措施了,我两句话就说得他开不出口来,哪两句话?我说:“你今天是来听我讲座的吧?”“哎,是的是的。”“请你记住,讲座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嘴巴听的。”在场的领导、系主任瞪着眼睛朝他看:这么不讲礼貌的。
不懂法,当不了善知识,也度不了众生
还有些问题真叫作刁钻古怪了,(众笑)一般人还提不出来,他提出来不是没有道理,有道理啊,我看这个问题提给别人,可能也难以回答。我在苏州养病,无锡来了几个成年人,个个知识分子,我勉强去接待了一下,稍微谈了一下,同学们叫我进去休息了。等我一进去,问题来了,(众笑)可惜没有录下来。这种问题真是稀有难得啊,(众笑)很好的材料啊!我硬是叫他们回忆出来。
什么问题?“极乐世界究竟在三界之内还是在三界之外?”你们能回答吗?你去问问那些研究净土宗的人,他们能回答吗?后面还有话了,“如果在三界之外,为什么极乐世界还有众生?如果在三界之内,我又何必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们脑子清醒清醒,你们要度众生,以后的众生不好度的,你还想当老师了,当老师要有问必答的。(众笑)
“八万四千”意思是数不清,不是具体数字
“更得修行上种种经验方法。”修行要有方法,佛虽然开了很多法门,经书上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人想不通啊:哪来这么多法门?后来我想通了,就拿六波罗蜜来说,分开来,至少有六个法门吧。四念处就是四个法门,四念处里观身不净,里边再分起来法门多了,你一步一步观下去,每步观都是一个法门,这么说起来,多得你数也没有办法数得清啊。
可是怎么又说是八万四千?你们别搞错了,八万四千不是个具体数字啊,(师笑)一万两万三万四万……这么数起来,真是大笨蛋了!(众笑)这是印度的土话,意思就是数不清了。
有法才能叫法门
既然是法门,那么有人想了,念佛人称自己是念佛法门,他们这个门怎么没有法了?所以要有法才能称法门呀,你没有法只能称门呀,最多称为方便门。现在什么都称“法门”,就好像现在什么都流行挂一个“文化”的牌子,连喝茶、吃饭,也说是茶文化、吃文化,什么都是“文化”,时髦啊。所以这里说的“方法”,必须要有法。
善知识的宝贵,就在于他有修行的经验
如果你只是得到了方法,可是你还没有修行,你没有修行的累积,你怎么会有修行的经验?你们有不懂的法相名词,你去查查佛教大辞典,里边会给你解说,至于你看得懂看不懂,这是你的问题,总之他根据经书给你解说了,可是书里边没有修行经验。所以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修行人,或者他是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有修行经验,这是最宝贵的,善知识的宝贵就宝贵在他有修行经验。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