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26-2) (总第90)

────────────────────────

(一)亲近之功德胜利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2.8.12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归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亲近之功德胜利颂文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真正的善知识不希求名利恭敬,一心只为培养弟子成才报佛恩

提要:

  • 举动浮躁,心里尽打妄想,就与定不相应

  • 善知识要具足佛法的智慧,能伏断烦恼

  • 戒定慧如一鼎三足,一个也不能少。缺了,成就就不圆满了

  • 善知识在利益弟子的时候,要能做到无畏无倦

  • 善知识应做到多闻

  • 能觉真、解如来真实义,必须具足大般若智慧

  • 善知识要“善说”,不但说法善巧、不颠倒,还要乐说

  • 真正的善知识不希求名利恭敬,一心只为培养弟子成才报佛恩

  • 不退菩提心,任何时候说法都很恭敬,这是“离退”功德的表现

举动浮躁,心里尽打妄想,就与定不相应

第二条是“寂静”,“与定相应者”。善知识身口意三门都要很安定的,不能够浮躁。举动浮躁,心里尽打妄想,就与定不相应。

善知识要具足佛法的智慧,能伏断烦恼

第三条是“惑除”,“与慧相应者”,惑就是烦恼,要有佛法的智慧去除掉烦恼,就是说这个善知识,他有佛法的智慧,他懂得怎么样去伏断烦恼。

戒定慧如一鼎三足,一个也不能少。

缺了,成就就不圆满了

第四条“德增”,功德不断增上,“戒定慧具不缺不减者”。戒定慧具足,你才能够功德增上。戒定慧如一鼎三足,一个也不能少,如果你戒持得好,也能成就,这是戒成就;如果你定修得好, 你也能成就,这叫定成就;如果你智慧大,也能成就,这叫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成就,因为你不够圆满。所以戒定慧千万不要分家。

善知识在利益弟子的时候,要能做到无畏无倦

第五条“有勇”,“益他无畏无倦者”,师父看见徒弟害怕,这个咋搞得好了?师父有时候也灰心了,“算了算了,你不听我话,我也不管你了。”所以如果师父在利益弟子的时候,又怕他、又有点厌倦,这就不是有勇。

善知识应做到多闻

第六是“经富”,“有多闻者”。所以反对深入经藏这是邪见。我们即使没有条件深入经藏,至少应该努力做到多闻。当然这个多闻是指听经听法,不是指听邪师邪说。

能觉真、解如来真实义,必须具足大般若智慧

第七条“觉真”,要能够对真谛有所觉悟,能解如来真实义,那必须要具足大般若智慧。

善知识要“善说”,不但说法善巧、不颠倒,还要乐说

第八条“善说”,说起法来非常善巧,而且有喜欢说法的这种乐说的功德。虽然使用种种善巧方便,但他从不颠倒而说,对法没有错见,没有曲解,否则这个“善说”越说越糟糕,花言巧语,误人子弟,引错了道路了。

真正的善知识不希求名利恭敬,一心只为培养弟子成才报佛恩

第九条“悲深”,“无希求者”,善知识要没有名利思想,一切无所求,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使弟子能够培养成人才,将来成为佛门龙象,好好弘扬佛法来报佛恩。千万不要这样:你供养我么我就重视你,你供养我少么我就不大管你,你没供养么我不要你。

不退菩提心,任何时候说法都很恭敬,这是“离退”功德的表现

第十条“离退”,善知识任何时候都不会退菩提心,具体的表现,他在任何时候说法都是很恭敬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