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矛盾、制伏烦恼都要依照戒律、
规章制度,不能凭自己的想法乱说话
清定上师说,“此观察依止之戒德,谓能调解制伏”,以戒去调解同学的矛盾,以戒去制伏同学的烦恼。我在这里特地提醒你们一下,你们纠察必须按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说话,不能随便乱说话,不是你看得惯就认为可以,看不惯就去说话,不是根据你看得惯看不惯,是根据规章制度。所以希望你们当纠察的,把纪律条文好好地背出来,免得别人抓你辫子。有的同学是会抓辫子的,“你今天对我的批评,请你说说是根据纪律的哪一条?”哪有当纠察十年了,天天老一套:排队、向右看齐、报数,纠察水平好好要提高提高,所以你们这次培训,我看也得培训培训几个纠察。
要先断伏自己的烦恼,才能调伏他人的烦恼
“断自己之烦恼者”,应该先断伏自己烦恼,才能调伏他人之烦恼,你自己的烦恼都没有调伏,你怎么调伏别人?当然这个并不是叫你一点没烦恼,又不是证了阿罗汉果,但你总要做个样子出来啊。你想去调伏别人,比如(学粗暴的口气):“某某人,你今天咋搞的啊?为什么火气这么大啊?你真不像人了!还敢骂人!”你到底是在说相声还是咋的呢,真是好笑了。你要去调伏人家,你自己总要多多少少做一个好榜样啊。
善知识要懂戒律,最好能做到通达律藏、
明了作法、知道戒的开遮持犯
当师的要懂得戒律,严格说起来,最好能做到“①通达律藏”,这是从理上讲,“②明了作法,③知戒之开遮持犯”,戒律有开遮持犯,开是开戒;遮是遮戒,就是止恶;持是持戒;犯是犯戒。戒律应该开的时候要开,应该关的时候要关。
开戒有原则,必须要使大众得到利益,愿意自己背因果才能开戒
佛教是有开戒这一条,但不是你想开戒就开戒,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开戒必须要使大众得到利益,你愿意自己背因果,这是菩萨精神:我知道我这样开戒,虽然是可以的,果报也是很不好的,但是我不怕,我是为了救大众而开戒。这样才能开呀。千万不要去学《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满脸胡子,拿了一把大刀——佛规定出家人必须剃除须发,怎么可以留胡子呢?出家人连打人的棒棒、棍子都不许拿的,怎么可以拿大刀?佛门里是骂不还骂,打不还打的。鲁智深拿了一把大刀,把大刀竖起来,“洒家要开戒啦!”不是杀自己的头,是去杀人家的头!鲁智深据说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之一,也就是当强盗了。
遮即遮止罪恶,戒律该开的时候要开,但不能开了不关
你们要理解开戒与遮戒,我打个比方,比如家里的一扇门,安全起见,到了晚上必须关门,以防小偷来偷东西,这叫遮。你家里孩子生急病了,要赶快送医院,你必须把门打开,因为救命要紧啊。你陪孩子看病回来了,门仍然要关好,哪有开了不关的?
戒最重要,将来成就五分法身,首先成就戒法身
“身口意所作之三业能与戒相应,虽未断伏,但肯向戒路走无多大偏差。十种功德中有戒一条(不是不犯,犯而知忏悔者),余九条无亦可依止。反之无戒,有九功德者,不可依止。”戒为第一条,最重要,将来成佛,成就五分法身,首先是成就戒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