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咏怀诗五首(其二) 僧支遁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 萧萧柱下回,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途。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泱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全诗可分为六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总说披阅圣贤经卷的缘由。大意是:我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只有孤零零的身影为邻作伴,要探索旷远的玄理是得经过一番辛劳的呀。在偃蹇(为困难问题所折磨)的时候,只有收住神辔(思想骏马的缰绳),领略各种名书,才能排解郁困。五至八句为第二层,描述领略名书时的心情。诗人既“涉老”(涉猎《老子》),又“披庄”(披阅《庄子》)。一面欢咍地研究“有”与“无”这双玄学概念,一面仔细地玩味“太初”这道的本原。读余发出吟咏,精神是那么安然舒服,有如春风扑面。九至十二句为第三层,抒发对先贤的思念。诗人时而低头为先贤的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著作而欣然,时而抬头为老庄这两位思想巨匠已经徂亡而悲伤。他想到担任过周朝柱下吏这一官职的老子,当年他经常站立在殿柱之下,现在这柱下只有萧萧的寒风在旋响了。他想到庄子的故乡蒙邑,那里也变得相当寂寞寥落了。十三至十六句为第四层,是对上述情况发出的议论。诗人说:寥廓呀,千载的事情,即便是用上道家消液还丹的方法,最后谁也要归之于空无。对于“空无”,我们不必悲伤。千万般不同的事物无不是以“空无”为终极。十七至二十二句为第五层,说明修习圣贤名著,体悟真理,必须有一种佳妙的心境。(摘自《释诗卷》 潘人和)
(从此诗可看出,自古以来中国佛门修行人深受儒教、道教思想的影响,这样就失去佛教的纯洁性,也模糊了佛教的真面目。——编者)
显通寺
觉路广开兮,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同离苦网; 迷途知返矣,愿大雄大力大慈诸佛,常转法轮。 (大雄宝殿)
【简注】觉路,正觉之路,亦称菩萨之道,从迷界此岸达到悟界彼岸的途径。
智镜常圆,照一万尊菩萨,劄驻清凉胜境; 德化普被,散三千颗金丹,疗治烦恼众生。
【简注】智镜常圆,智即智慧,永远圆满。德化普被,意即佛的教化遍及一切众生。(摘自《中国佛教楹联精选》郭华荣 王乃积主编)
(摘自《佛教律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