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沙门竺法頵(其三)
张 翼
邈邈庆成标,峨峨浮云岭。
峻盖十二岳,独秀阎浮境。
丹流环方基,瑶堂临峭顶。
涧滋甘泉液,崖蔚芳芝颖。
翘翘羡化伦,眇眇陵岩正。
肃拱望妙觉,呼吸睎龄永。
苟能夷冲心,所憩靡不净。
万物可逍遥,何必栖形影。
勉寻大乘轨,练神超勇猛。
佛陀的弟子:出家的,男称比丘,女称比丘尼;在家的,男称优婆塞,女称优婆夷。接受戒律训练后宣誓为“僧”(梵文Samgha音译“僧伽”的省略)。出家的释教徒总称“沙门”,梵文Sramana。在家奉佛的统称“居士”。
诗前八句,先对竺法頵的居处,也即是他所要还归的地方作描写。诗人先想象说,在西山巍峨的山岭上,飘浮的白云正在向竺法頵抬手。那峻拔雄伟的西山,把众多的山岳全压倒了。在“阎浮”(“阎浮提”之略,指人类世界)境里,它的奇秀是独一无二的。红色的寺墙,像水流般地环绕着方丈静室,碧玉般的雅洁的殿堂倚在峭峰上,溪间冒出甘泉玉液,崖壁长满芳兰颖果。这全景式的描写,细致有序,是一幅远离尘嚣、孤峭幽绝、澄明的山水巨卷。这表明竺法頵取的是远避人世、自求超脱的修行方式。
接着四句,对竺法頵修持活动的具体描绘,在这么一个虚灵寂静的环境里,他或仰观自然的运动变化,或闭目端坐陵岩之上作禅定。他肃穆地拱着双手期望获得至上正觉,在呼吸之中追求心与自然的谐和以成真正的方外之人。这些客观描摩,褒中寓讽。
我们知道。释教原有小乘、大乘之别。竺法頵奉行的是小乘教义,远离尘世,独住幽绝,在西山修行,求得个人精神的自由。在张翼看来,张翼主张行大乘教义,无差别地看世界,即无所谓在世与出世。他认为,要求得解脱,并不是非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不可,关键还在于主观修养。主观修养到家,这才是真正的通达佛道。他钦赞竺法頵的智慧、功德,但期望他能在参悟定慧上进入更高的境界,勉循大乘教义。诗的后六句说:假如能“夷冲心”(身居人间而游心方外),则“所憩靡不净”,即在物欲雍蔽的现实社会中没有不能保持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他还说:“万物可逍遥”(任何地方都可作清心自在的逍遥游),“何必栖形影”(何必执着于形迹居处)呢?
诗的最后两句,直接对竺法頵提出这样的规劝:“勉寻大乘轨”(勉力探寻大乘的轨迹),“练神超勇猛”(拿出勇气,加大努力,在内心的修炼上下番功夫吧)。
(摘自《释诗卷》 潘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