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 ④
──德雄尊者编译
正文
谈过了《小业分别经》的发生背景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来学习这部经。经文开始如下:
289“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那时,都提亚的儿子年轻婆罗门须婆来到世尊的地方,与世尊互相问候。谈过了友善与礼貌的话之后,他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后,都提亚的儿子年轻婆罗门须婆对世尊说:“尊者乔达摩,是什么原因、什么缘故使人类显现出下等与上等?尊者乔达摩,就像可以见到的,有些人短命,有些人长寿,有些人多病,有些人健康,有些人容貌丑陋,有些人美丽,有些人没有势力,有些人很有势力,有些人贫穷,有些人富有,有些人出身低贱,有些人出身高贵,有些人愚痴,有些人有智慧。是什么原因、什么缘故使人类显现出下等与上等?”
(佛陀说:)“年轻婆罗门,众生是业的所有者,业的继承人,以业为起源,以业为亲戚,以业为依靠。业使众生有差别,也就是──有下等与上等。”
在这里,我们要简单地解释一下经文:所有的佛经都是在佛陀般涅槃之后,第一次圣典结集时由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这部经一开头的“如是我闻”是指阿难尊者说:他是如此地听到佛陀说的。“一时”是指某一个时候。“世尊”是佛陀的十种称号当中的一种,除了“世尊”这个称号之外,对佛陀常用的称号还有:如来、正等正觉者、善逝。这十种称号的每一种都有很深的涵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充分解释的,在这里只介绍“世尊”这个称号的大概涵义。由于佛陀过去世积聚了许多善业功德,今世产生了圆满的果报,所以称佛陀为“世尊”。再者,佛陀的德行圆满,令人尊重,所以称为“世尊”。
“佛陀”这一个术语并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指某一类人。这类自己觉悟究竟真理之后,也教导别人觉悟真理的人都称为“佛陀”。如果往过去回溯,曾经出现于世间教化众生的佛陀有不计其数之多。但是在这浩瀚无边、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轮回里,往往是经历了极漫长的时间才有一尊佛陀出现于世间,而且在同一个时期里不可能有两尊佛陀同时出现。现在我们的佛陀称为“乔达摩佛”,或者翻译为“瞿昙佛”,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生于印度释迦族的剎地利皇族。“乔达摩”是他的姓,以姓来称呼他,所以称为“乔达摩佛”。也正由于族姓的缘故,所以在经典里可以看到,佛教徒以外的人往往称呼他为“沙门乔达摩”、“尊者乔达摩”或“朋友乔达摩”。再者,由于他出身于释迦族,然后出家修行,证悟圣果,所以偶尔地,例如在《宝经》里,也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者。
在上述经文中,须婆请问佛陀的那段话意思是:同样是出生为人,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种种高下的差别?然后他具体地列举出短命、长寿、多病、健康、容貌丑陋、美丽等十四项差别,请教佛陀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何在。
佛陀以一段简短的话回答了他的问题。佛陀的第一句话是“众生是业的所有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只要是还没有断尽烦恼的众生,就还会做出好的行为与不好的行为。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好的行为称为“善业”,不好的行为称为“不善业”或“恶业”。这些善业与不善业做了之后会在众生的心流当中留下它们的影响力,称为“业力”。这些业力在得到适当的因缘条件帮助之下,时机成熟时就会产生它们的果报──善的业力会产生好的结果、令人快乐的果报;不善的业力则产生不好的结果、令人痛苦的果报。这里所说的“众生是业的所有者”,意思是众生做过了善业与不善业之后,这些业的业力存留在他们的心流当中,就好像是他们自己的财产一样,随时在影响着他们的遭遇,而他们也随时在受用着这些业力所产生的果报。众生只会受用到自己的业力所产生的果报,不会受用到别人业力的果报。同样地,众生自己的业力所产生的果报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受用,别人无法受用,因此佛陀说:“众生是业的所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