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 ⑧
──德雄尊者编译
依照成熟时间的不同,业可以分为四种,即:
一、 现生受业①
二、 次生受业
三、 后后受业
四、 既有业
“现生受业”是指能够在造业那一世当中产生果报的业。“次生受业”是指能够在造业的下一世产生果报的业。“后后受业”是指能够在下一世以后的未来世当中产生果报的业。“既有业”是指虽然有这种业形成,但是过去没有产生果报,现在没有产生果报,未来也将不会产生果报;它只有业的名字,而不能产生果报。
为了清楚地了解这四种业形成的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心的本质与作用。根据《阿毗达摩》②,我们的心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生灭:一眨眼之间就有几十亿个心生灭过去。其次,当我们通过眼睛来看东西时,通过耳朵来听声音时,通过鼻子来嗅气味时,通过舌头来尝滋味时,以及通过意念来知道种种事情时,这些认识目标的功能由一连串的心一个接一个地生灭来完成,这一连串执行认识作用的心称为“心路过程”。每一个心路过程由不同种类的八到十四个心组成──其中有的心是过去的业力成熟所产生的“果报心”,有的心是正在造业的“善心”或“不善心”,有的心既不是果报心也不是造业的心,而是纯粹只有作用的“唯作心”。在一个心路过程与下一个心路过程之间,还穿插了数千个乃至更多更多的有分心。有分心是前一世临死时成熟的业力所产生的果报心,它会在没有任何心路过程生起时相续地生灭,以便使心流没有中断。
刚才讨论过,在一个心路过程中可以有果报心、造业的心及唯作心。其中造业的心通常是相续生灭的七个心,称为“速行心”。“速行心”字面上的意思是快速跑过的心,但这只是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而已,其实不论是哪一种心,生灭的速度都是一样快速。就凡夫与有学圣者而言,这七个速行心可以是善心或不善心。当这七个速行心是善心时,与它们同时生起的思就是“善思”,也称为“善业”,能够留下善的业力;当这七个速行心是不善心时,与它们同时生起的思就是“不善思”,也称为“不善业”,能够留下不善的业力。这里所说的“思”是什么意思呢?思就是意志或动机,它是心所当中的一种。心所是附属于心、伴随着心生起、帮助心认识目标的心理现象。心好比是国王,心所好比是围绕在国王身边、辅佐国王办理政事的众大臣。在每一个心识剎那里都有一个心与好几个心所依靠同一个依处、缘取同一个目标而同时生起,然后同时消灭。思是心所当中的一种,所以也称为“思心所”,它能够统合与它同时生起的心与其它心所而做出行动,是造作行为的主角,因此称它为业。
在一个心路过程里的七个速行心彼此比较起来,第一个速行心的思心所的力量最弱,只能在造业的那一世产生果报,称为“现生受业”。如果在那一世没有得到足够的助缘帮忙它成熟,它就变成“既有业”,不能产生果报。
在同一个心路过程中,第七个速行心的思心所的力量是第二弱的,它的业力只能在下一世产生果报,称为“次生受业”。如果下一世没有足够的助缘帮助它成熟,它就变成“既有业”,不能产生果报。
同样那个心路过程中第二个到第六个速行心的思心所的力量是相当强的。这五个中间速行心的业力能够在下一世以后的任何一个未来世产生果报,称为“后后受业”。只要还在生死轮回当中,即使它们一直得不到足够的助缘帮助,也都不会变成“既有业”,而会继续在心流之中传递下去。那怕是经过了百千万年之久,一旦遇到了充分的助缘帮助时,它们的业力还是一样会产生果报。因此,只要是还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人能逃脱后后受业所产生的果报,就连佛陀、辟支佛与阿罗汉也不例外。
至于第四种业──既有业,它可以是没有获得足够助缘的第一与第七速行心的业;而对于阿罗汉圣者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断尽烦恼,在那一世生命结束后就般涅槃,不再生死轮回,所以来不及在那一世成熟的所有一切业都变成了“既有业”,不再有机会产生果报。
注释:
①现生受业;次生受业;后后受业或译为无尽业;既有业或译为无效业。
②阿毗达摩(上等法;对法;论)是佛教三藏圣典当中的一藏,也称为论藏:系统地归类一切法,分析到究竟的组成,阐明它们彼此的关联,详述依法修行、如实知见的步骤,导向证悟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