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深入经藏】(86)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 ⒀

──德雄尊者编译

长寿的原因

接着,我们再看《小业分别经》的经文,佛陀回答须婆的第二个问题:

“年轻婆罗门,在此,某个女人或男人舍弃杀害生命,戒除杀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剑,有羞耻心,有同情心,安住于对一切有命众生的怜悯。由于他如此地从事与完成这样的业,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果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善趣天界,而是回来人间,那么,无论再度投生在哪里,他都会长寿。年轻婆罗门,这是导致长寿的方式,也就是──舍弃杀害生命,戒除杀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剑,有羞耻心,有同情心,安住于对一切有命众生的怜悯。”

这段经文是佛陀回答须婆的第二个问题“什么因缘使人长寿”。从佛陀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使人长寿的因缘正好与使人短命的因缘相反,那就是不杀生,并且能够慈悯众生。在临死时,如果这样的善业成熟,就会使众生下一世投生于天界或人界。如果他投生于人界,这样的善业能够带给他长寿的快乐果报。

不杀生的善业带来长寿果报的例子很多,在我们佛陀时代的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两家尊者都是典型的例子。大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都活到一百二十岁,两家尊者则活到一百六十岁。

另一个例子是持五戒尊者:在我们佛陀的时代,他在年纪仅仅五岁时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早在过去胜莲华佛的时代,他是一个富翁的穷仆人,没有能力供养佛陀及僧团,但是他有很强的善愿想要修行善法,以便为自己建立生死轮回中的保护所。于是他向一位大长老请求受持五戒,而且毫不违犯地终生持受。临终时他省思自己那清净无瑕的五戒,而在死后投生到天界。从那时起,到他成为阿罗汉的十万大劫期间里,他不曾堕入恶道,只在人界与天界流转,享受人天的福报。每一世他都拥有三项特点,即长寿、富有、智慧敏锐。

他之所以能得到长寿的果报,是由于过去持受不杀生戒的善业的缘故;他的富有是过去曾经做布施的善业的缘故;他的智慧敏锐是过去曾经修行止禅与观禅的缘故。

在我们佛陀的时代,在他五岁时,有一天他看到父母亲向一位比丘求受五戒。当时他立刻回忆起在胜莲华佛时代所受持的五戒,因而生起极强的喜悦,接着生起极强的定力。然后当那位比丘为他们开示有关四圣谛的法时,他立刻回忆起过去世所修的观禅,能够轻易地观照五蕴及其因是无常、苦、无我。他次第地证得了四道与四果,成为阿罗汉,并且成就四无碍解智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即不说谎)、不饮用酒及令人迷醉放逸之物。关于其中的第一条戒──“不杀生戒”,持受五戒的人不仅仅是不杀害众生的生命而已,而且还应当进一步慈悯众生、关怀生命。在胜莲华佛时代,持五戒尊者终生持守五戒,不杀害生命,临终时回忆起持戒的善业而投生天界,这是属于“欲界善业”的“令生业”,它是“次生受业”,并且以“近业”的型态造成投生。

在之后的十万大劫里,他的“令生业”也都是“善业”,因此他都只投生于人天善道。在每一世当中,不杀生的善业成熟时就带给他长寿的善报。并且还不断有其它善的“支助业”成熟,使他继续享有长寿、富有、智慧敏锐的善报,乃至在最后那一世支助他成就阿罗汉果与四无碍解智。由此可知,不杀生的善业确实能产生长寿的善报,而且我们也可以清楚地见到修行戒、定、慧三学的成果是非常丰硕的。我们应当以持五戒尊者作为学习的典范,在三学上认真培育、成长。

注释:

①大劫:极长的时间单位。一个大劫的时间包括四个无量劫,四个无量劫里分别有世界形成、安住、毁坏、空荡这四种过程。

②止禅: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观禅:如实照见身心的基本成份不断生灭的真相,了知它们为无常、苦、无我,藉以提升智慧的修行方法。

③四无碍解智:对于法的意义、理由、辞语、应辩(融贯)的智慧。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