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谈三宝功德(24-2) (总第154)

─────────────────────
◎ 傅味琴讲于2006年6月13日

把毛病改正了就有希望。
烦恼体性皆空,都是可以转变的

本次提要:

  把毛病改正了就有希望。烦恼体性皆空,都是可以转变的
  众生的兴趣爱好无非是两类,一类兴奋─—为名为利,一类消极─—自由
  懒散
  不放下是提不起来的,有人放下了还提不起来,这是懒惰
  把修行说成是享清福,这条路线已经不对了

 
把毛病改正了就有希望。
烦恼体性皆空,都是可以转变的

最近几十年,我也听到一些感叹的话,“进了佛门才知道佛门就是这个样子,我也看穿喽,也只好这样了。”反正在社会上工作也是这样,进了佛门也是这样,都是忙忙碌碌。修行修不起,去忙一个名利,进佛门变成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谋生,跟在社会上没什么区别。证果么拿不到,也没有看见过一个人真正了生死,成佛么更是遥远。而且临终的情况一般都不好,不是老年痴呆症,就是昏迷不醒,要么中风,要么很痛苦,说么都说是往生了,其实心里明白,只是嘴上不好说。有的人好心指指缺点、提提希望,就遭到一大批人的打击,所以现在的佛门普遍叹息:没办法,末法时期没办法。

从三世因果看问题,这是过去世的佛门养成了这种习气,等流到了今世。其实要解决也很简单,去研究研究,把毛病找出来,如果毛病在你身上,你把毛病改一改就有希望了嘛。不管是今世还是过去世,烦恼体性皆空,都可以转变的呀。

众生的兴趣爱好无非是两类,
一类兴奋─—为名为利,一类消极─—自由懒散

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归纳,至少有三点,一是法不圆满,一是凭兴趣爱好,一是强调缘分。

众生的兴趣爱好无非是两类,一类是兴奋的,就是兴趣爱好在名和利上,只要能出名、能发财,拼着命干,如果在这上面得到了利益,那更放不下了。还有一种是消极的,就是自由散漫,懒懒散散,因为爱好自由散漫,习惯于懒散,所以对自由散漫、懒散产生了兴趣。不管是为名为利还是自由散漫,都是凭着自己的起心动念,凭着自己的感情、情绪去完成的。众生的爱好就是这个样子,能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修行吗?

社会上人从小长到大,脑子里灌输的思想无非是追求荣华富贵,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仅仅时代不同,名称换一换,从前么叫荣华富贵、出人头地,现在么叫有事业精神、有伟大目标。试想如果发展了经济却没钱可赚,你会去发展经济吗?比如叫你带动这个地区的发展,可是你必须要赔本、要贴钱,你肯吗?发展经济说到底,根子还是自己想赚钱。

不放下是提不起来的,
有人放下了还提不起来,这是懒惰

积极是靠感情,消极也是靠感情,如果这些情况是你自己造成的,即使你是受环境的影响,你自己改正一下不就行了?何必对修行失去希望呢?修行有句重要的话,不放下是提不起来的。问题是你不肯放下呀,还有的人放下了还提不起来,这是懒惰,但比不肯放下的人好一点。

把修行说成是享清福,这条路线已经不对了

从前佛门的情况,从我们几十年来所看到的,以及看看从前人写的书,多多少少也有点了解。佛教传到中国来,士大夫进了佛门,一般都喜欢过隐士那样的生活,写写诗、画画画、下下棋、欣赏欣赏风景、敲敲木鱼念念经,叫做“清高”。有时候看看从前的电影,两个大人物,不是名高就是官高,也到庙里去,一个对另一个说:“以后我们了了红尘,也到这儿来享享清福。”也常听到佛门里的人说:不要洪福要清福。把修行说成是享清福,这条路线已经不对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