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
对别人要求宽一点,
这是做人的道德
提要: 昔有太守,受善知识教,永绝杀业,并告渔者也不再捕鱼,群鱼忧愁消除,非常欢喜
对众生修慈悲喜舍,众生的心就欢喜、安乐了
给别人安乐,也就是给自己安乐
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要求宽一点,这是做人的道德
对别人要求高,一点小事就挑剔,这也离不开自己的烦恼
昔有太守嗜鱼,江流潜鳞,各各自危,惊匿骇走,后受善知识教,永绝杀业,告诸渔者,止不复捕,群鱼释忧,而庆更生。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喜舍,则众生心和悦。与人安乐,己亦安乐,身心安乐,乃能入定。故四无量心,为对治贪瞋痴烦恼之妙药也。
|
昔有太守,受善知识教,永绝杀业,并告渔者也不再捕鱼,群鱼忧愁消除,非常欢喜
前两天我们讲了修四无量心的种种功德,能海上师在讲四无量心时有重要的话,我们继续讲下去。
“昔有太守嗜鱼,江流潜鳞,各各自危,惊匿骇走”,从前古时候有个太守,他爱好吃鱼,江河里边的鱼族,每个都觉得自己很危险,惊慌地逃走。“后受善知识教,永绝杀业”,后来这个太守受到善知识的教导,他懂了佛学的因果以后,有了慈悲心,永远断除杀业。“告诸渔者,止不复捕,群鱼释忧,而庆更生”,他发布了一下公告,叫渔民不再捕鱼,由此江河里的群鱼忧愁消除,非常欢喜,好像得到了新生。这是能海上师举了这么一件事情。
对众生修慈悲喜舍,众生的心就欢喜、安乐了
“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喜舍,则众生心和悦。与人安乐,己亦安乐,身心安乐,乃能入定”,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起了慈悲喜舍的心,那么众生的心就能欢喜、安乐了。
给别人安乐,也就是给自己安乐
实际上呢,我们给别人的安乐,也就是给自己的安乐。每个众生都喜欢安乐,都不喜欢受人干扰,一受干扰就要起烦恼,受苦,这是共同的心态。既然如此,我们自己喜欢安乐,也要考虑到别人安乐。如果别人把我们弄苦了,我们很难受,同样,我们把别人弄苦了,别人也难受。所以想想自己,想想别人,换一个位置替人家想想,将心彼心,这就是菩萨的修法。
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要求宽一点,这是做人的道德
比如我们喜欢评论人家不好。人家有一点让你看不惯了,就觉得好像这个人实在不像样、实在不懂事,如果换了我不会这样。其实呢,虽然各人能力有不同,可是处境也有不同,当时当境怎么样,你可能不太清楚,也许人家当时当境有为难之处呢。有的人喜欢把自己为难的地方讲出来,还有的人喜欢夸大来为自己辩护,这种人是有。可是有些人呢,他不喜欢讲,或者呢,他觉得把这些为难讲出来不太妥当,有句话:每个人都有难言之处。
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拿发布新闻的人来说,大家把他包围了,大家的愿望:希望他能讲一点新闻出来。可是他实在为难啊,不能讲啊,可是大家嘛又苦苦要求,所以常说这句话:“无所奉告,请原谅。”难道真的无所奉告吗?不是啊,他有难处啊,他不能讲啊。假如我们在这个处境上,我们同样会发生难处。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的要求宽一点,这就是做人的道德。
对别人要求高,一点小事就挑剔,这也离不开自己的烦恼
但是烦恼呢?刚刚相反,对自己随随便便,要求很宽,他觉得这样很方便,这样很自由。可是由于自己心里的烦恼,往往会对别人要求很高,形成了挑剔,一点小事情就很不满意。表面上看起来,这种人对别人要求高也是一种好事,实际上,也离不开他自己的烦恼。一个烦恼轻的人,这么一点小事情,他怎么会起风波呢?因为他本来烦恼就是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