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71-2(总第416)

─────────────────────────────

◎ 傅味琴 讲于 2003.10.16

有成佛的志气,十方如来都欢喜加持

提要:

  • 愚的人不要智慧,所以也不要佛法,也就不要佛了

  • 多一分智慧,就断一分愚痴

  • 断痴真正的目的是成金刚菩提

  • 苦从贪瞋痴来,业障也从贪瞋痴来

  • 成所作智就是成佛断烦恼的大般若智慧

  • 有成佛的志气,十方如来都欢喜你加持你

  • 学大般若智慧,能很快开智慧

  • 接受释迦佛的智慧越多,往生的品位就越高

愚的人不要智慧,所以也不要佛法,也就不要佛了

所以愚者看见五方佛的智慧就头疼,要五方愚他才欢迎,智跟愚刚刚相反嘛。所以愚的人,法是不要的,因为法里是讲智慧。既然不要法,那么释迦佛也不要了。

多一分智慧,就断一分愚痴

愚痴愚痴,你要断掉痴烦恼,你就不能不断愚啊,痴从愚来嘛。因为你愚,所以才变了痴,有智慧的人非但不愚,还能断痴。人世间能够多一分理智,就少一分迷惑,多一分智慧,就断一分痴。

断痴真正的目的是成金刚菩提

我们断痴真正的目的,也就是成就佛成所作智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登金刚位,“成金刚菩提”。

苦从贪瞋痴来,业障也从贪瞋痴来

当然了,我们把佛法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多一分智慧,去掉一分痴,我们现实的生活也会幸福快乐。人的苦恼差不多都是自己找来的。说:“不是我自己找来的,这是我前世业障。”前世业障也是你前世自己找来的。都是走了贪瞋痴的路,所以苦得这个样子。

成所作智就是成佛断烦恼的大般若智慧

所以“成所作”是成什么?成佛,成金刚菩提。“所作”是所作什么?断烦恼,断烦恼就是我们佛弟子所作的事业。成佛、断烦恼,要有智慧啊,这种成佛断烦恼的智慧就叫“成所作智”,这个智慧就是大般若智慧。

有成佛的志气,十方如来都欢喜你加持你

我们要有成佛的理想、成佛的志气,那么十方如来都欢喜,都赞叹。假如我还没成佛呢?十方如来也欢喜你,也赞叹你,因为你有志气成佛,仅仅现在还在路上。你是有菩提心、发大愿成佛的一个佛弟子,不管你在哪一段路上,十方如来都欢喜你,都会给你做加持。

学大般若智慧,能很快开智慧

而且呢学了大般若的智慧,很好的去思维,很好的去观察,开智慧很快的。我这个快,是指你今世就能开智慧,用不着等来世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当然了,我说的快还是有差别的,根机利的人嘛开得更快,根机钝一点嘛开得慢一点。

前一个时期咱们也听过,成佛没有时间的,只要你智慧悲心圆满,你就成佛了,你圆满得快成佛快,圆满得慢成佛慢。首先路线不能错,也要讲究条件,外因是重要的因素,内因更加重要,要自己有志气。

接受释迦佛的智慧越多,往生的品位就越高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刚才已经一再说明,是学习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不是学他的愚,真正要移掉山是不可能靠愚的。咱们替愚公想一下,愚公到底是希望这座山快一点搬掉还是慢一点搬掉?他这么辛辛苦苦的挖,他也想快一点啊。可是靠他这么挖,挖到什么时候去?想快也快不了啊。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你到底想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当然了,往生要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你没有到命终,你还往生不了。就拿命终来说,就算你能往生,你到底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你从下品下生升到下品中生,升到下品上生,升到中品下生,一直到上品上生,花开见佛,那要多少时候?愚公移山,这座大山后来被神移掉了,神是被感动了,这个神就是好比咱们的释迦佛。释迦佛这么大的智慧,你能够有释迦佛这么大的智慧,当然这座大山就移掉了。

就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净土的人来说,释迦佛这么大的智慧,你去听了一点点,你就下品下生;你接受释迦佛的智慧多一点,下品中生;更多一点,下品上生,如果你接受释迦佛的智慧接受得很好很好,修得很好,那就快了,上品上生,马上花开见佛,为什么不要?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