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71-6(总第420)

─────────────────────────────

◎ 傅味琴 讲于 2003.10.16

佛教是缘起论,什么条件就出生什么结果

提要:

  • 空掉凡夫的“有”,成就佛彻底圆满的境界

  • 真正彼岸的境界说不出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亲自尝一口

  • 自己去证阿罗汉果,就能明白无烦恼的境界了

  • 要得到果,要从因上修起

  • 佛教是缘起论,什么条件就出生什么结果

  • 《心经》《金刚经》就是讲的般若智慧

空掉凡夫的“有”,成就佛彻底圆满的境界

所以你说“没有”嘛,照样有佛的彻底圆满的境界,你说“有”嘛,佛又告诉你,你认为的“有”,应该说是“没有”。因为当你说“有”的时候,你这个心态已经不对了,你是以凡夫的世俗心去看这个“有”,所以佛就叫你空掉、放下。所以佛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那么到底有没有?彼岸还是有啊。“为什么我说‘有’,你就说不对呢?”你说的“有”,不是阿罗汉亲证的“有”,你说的“有”,是以你凡夫观点去看这个“有”,那又错了。

真正彼岸的境界说不出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亲自尝一口

好比你说梨子滋味没有也不对呀,你亲自尝一口,这个梨子味道是有。那么你说梨子什么味道,你又说不出来,最多只能说“梨子就是梨子味道”。所以真正彼岸的境界是说不出来的,你只能够说“彼岸就是彼岸,是常乐我净的境界”。就好比说“茶就是茶味”,说不出来,也拿不出来,仅仅有一种味道的感受。

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很有信心、热情,都想证初果二果三果。”如果没有果可证,佛为什么说初果二果三果呢?如果说实有果可证,你证的初果啥样子啊?即使密勒日巴在虚空中飞一圈,那是神通的境界,不是证果的境界,证果的境界说不出来的,只有自身去感受。

自己去证阿罗汉果,就能明白无烦恼的境界了

所以有烦恼,你就能感受到有烦恼的时候怎么样,没烦恼,你就能感受到没烦恼的时候怎么样。如果你要问:“没烦恼的时候到底怎么样?”说不出来的。“有”都能说得出来,“无”是说不出来的,可是虽然是无,确实是有,虽然是有,确实是无,那要说到明天也说不清楚。所以就是有句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亲自去尝一口,就能解决问题了。你要知道阿罗汉是什么境界,你自己去证到阿罗汉,你就明白了。

要得到果,要从因上修起

现在有许多比较老的同学,因为听法听得高兴,有时候高兴得像发疯那样,“老师啊!我将来一定要像你这样啊,你一定要培养我啊。”(众笑)有时干脆问我,“老师啊,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口才啊?”我说:“我也不知道。”说不出来的啦。那么说:“老师,你说不出来,叫我们咋拿得到?”你走我走的路就好了。

佛教是缘起论,什么条件就出生什么结果

就好比买奖券中头奖,这是缘生法,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来:这次开奖,什么号码就是头奖。谁也说不出来的啦。可是确实有头奖,头奖那是摇出来的,摇的时候就是缘生法,这个条件在什么地方就出生什么结果,他摇摇摇,停下来了,这个球“啪”掉下来了,这又不是上帝的意旨,开奖什么号码中头奖,是缘生法呀!

所以佛教就是缘起论,我们能够悟到诸法本空,自性无,就能成金刚菩提。

《心经》《金刚经》就是讲的般若智慧

我今天这么说,仅仅是启发,佛法可不是那么一点点,因为我要根据经文讲的,我只好书上讲到哪里,我就说到哪里。以后我总会跟你们讲《心经》《金刚经》,那都是般若智慧。能海上师全集,你们可以先去看起来,还有《现证庄严论》、《清凉记》,讲的全是般若智慧。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