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10)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认知诸行无常,在当下完成修行

让我们谈谈现在、这里——当下。修行真的可以在当下完成,我们无须瞻望未来,无须为某事担忧,只需要观察当下之法,并看见不确定与无常。然后,“佛心”与“觉知者”自会出现,它是透过认知诸行无常而增长的。

智慧便在此处生起,禅定——心一境性,可在此处增长。住在森林中有平静——当眼睛不看、耳朵不听时有平静。心因为没有见与闻而平静,而非没有烦恼而平静。烦恼还在那里,只是那时它们没有出现而已。就如水中有沉淀物般,当它静止时很清澈,但当它被扰动时,脏东西就会浮现并遮蔽它。在修行中也是如此,当你见色与声闻,或有不愉快的经验,或身体感到痛苦时,便会受到扰乱。若这些事未发生,你则感到舒适,但那是带有烦恼的舒适。

你可能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例如相机。若你得到一台,会感到快乐。在拥有它之前你都不满足,最后当终于如愿以偿时有些兴奋。若它被偷了,你就很难过,快乐不见了。因此,在你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前,你不快乐;当得到它时,有快乐;然后当它不见时,又有不快乐。

来自平静生活环境中的禅定也是如此。因为被平静的状态取悦而有快乐,但快乐也仅只于此而已,因为心仍在贪求变易事物的影响之下。过一阵子之后它就会消失,痛苦将取而代之——就如相机被窃贼偷走时一样。有禅定的平静——止禅的短暂平静。

我们必须更深入观察此事,若未觉知它的无常,则所拥有的一切在失去时都将成为痛苦的来源。若觉知它,则可善加利用,而不会让它们成为负担。

你可能想做生意,需要从银行贷款。若你尽了一切努力,却仍得不到它,便会有些痛苦。最后银行可能同意借钱,你又感到高兴。你的高兴持续不了几个小时——因为利息将开始累计。过一阵子,那将成为你的忧虑:无论你在做什么,即使只是坐在扶手椅上,他们都将扣你利息,于是为此而有痛苦。早先,有痛苦是因为得不到贷款;当你得到时,似乎一切搞定,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当开始考虑贷款利息时,痛苦又回来了。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当下,看见身与心的无常,以及诸法的生与灭,对它没有任何贪爱。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就会感到平静。这平静来自于放下,而放下源自于智慧,智慧则从思维无常、苦、无我、经验的实相,以及在内心洞见实相而来。

依次修行,我们一直在内心清楚看见。现象生了又灭,灭已又有新生,生已还有灭。若我们对发生的事产生执著,痛苦便从那里生起;如果放下,痛苦则不会生起。我们在内心看见这点。

发现法尔如是,拥有真实的平静

像这样禅修时,我们对佛法将生起净信,可做到只需要在当下观察自心,放下过去与未来,而只看现在,持续在每件事情上都看见无常、苦与无我。走路,有无常;站立,有无常;坐下,有无常,那是事物本具的实相。若你去寻找确定或恒常,只会发现法尔如是,它不会变成别的方式。当你的见解如此成熟时,就会在平静之中。

难道你认为在孤寂的山上禅修就会拥有平静吗?你也许暂时有平静,但当那里的生活艰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便会开始感到饥饿与疲乏。所以你下山到城里,那里有许多美食与慰藉。但之后,你又会认为它妨碍修行——最好再去某个偏远的地方试试。

确实,因独居而痛苦者是愚蠢的,而因共住而痛苦者也是愚蠢的。这就如鸡粪:你若将它们放在身边,它们臭不可闻;若你和别人共处时带着它们,它们一样很臭,因为秽物一直都和你同在。

若我们很敏锐,可能觉得和许多人同住并非平静的环境,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正确的,但那也可能成为获得智慧的因。我从拥有许多弟子当中,培养出一些智慧来。在家众大量前来,许多比丘也前来希望成为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性情。我经历许多不同的事情,必须面对各种情况,耐心与毅力因而增强,达到能容忍它的程度,能一直保持修行,然后一切经验都变得有意义。

但若我们的了解不正确,问题则将无解。独居很好——直到我们受够它为止;然后认为最好住在团体中。有简单的食物似乎不错,但有许多食物似乎才是正确的方式。当我们无法彻底解决心时,它就会一直都像那样。

了解一切事物都是不可信赖的之后,我们将视一切匮乏或兴盛的情况为不确定,且不会执著它们,无论行、住、坐、卧,都注意当下。之后停留也很好,旅行也很好,一切都会很好,因为我们正专注于如实观的修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