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16)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出生时,一切苦皆随之而来

你知道欲望是否有极限吗?它何时会感到满足?有这样的事吗?你若仔细考虑,便会发现无法满足渴爱,它持续欲求更多。虽然它带来让我们几乎痛不欲生的苦,但仍会持续想要东西,因为它不可能感到满足。

佛陀教导“富者教诫”,意即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那是富人,这便是对富者的教诫。

我认为这种知识确实值得研究,佛道理教导的知识是值得学习与思维的事。首先,它教导道德生活的方式,只要有足够物资能维持生活,我们就能藉由道德的生活而免于堕入恶道。

然后,正法的生活更超越那点,它深入许多。我们有些人也许无法了解它。只要举佛陀的话为例:“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即他已不再出生,“生”与“有”都已结束。

听到这番话,会让我们不太舒服,直接地说,佛陀说我们不应出生,因为那是苦。就只是这一件事——生,佛陀专注于此,思维它并了解它的危险性。出生时,一切苦皆随之而来,苦和生同时发生。当我们来到世间时,有眼睛、嘴巴与鼻子——一切皆随之而来,只因为生。但我们听到死与不生,就感到彻底毁灭,不希望去那里,而佛陀最深奥的教法就像这样。

我们现在为何痛苦呢?因为出生。因此,我们被教导要了结“生”,这不只是说身体出生与死亡,那很容易了解——连小孩都懂。停止呼吸,身体死亡,然后躺在那里,这是通常所说的死亡的意义。但会呼吸的死人,则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可以说话、走路与微笑的死人,是我们不曾想过的事,因我们只知道所谓的死亡,是指不再呼吸的尸体。

事物只有生与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生”也是如此。当我们说某人出生时,是指一个女人去医院生产。但心出生的时刻,你曾注意过吗?例如当你在家里对某件事情感到沮丧时,有时爱出生,有时瞋出生,高兴、不高兴的各种状态,这些都是“生”。

我们痛苦都是因为这个。当眼睛看到某个讨厌的东西时,苦出生;当耳朵听到某个很喜欢的声音,苦也出生。只有苦。

佛陀总结说:“纯大苦聚。”苦生与苦灭,法而如是。我们一再攀取与执着,攀取生,攀取灭,永远没有真的了解它。

当苦生时,我们称之为“苦”;当它灭时,我们称之为“乐”。那其实都是法而自然——生与灭。我们被教导去观察身、心的生与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当苦生时,我们认知彼为苦;当它灭时,认知彼为乐。我们看见它,并如此标示它,但它并非乐,只是苦灭。苦生与苦灭,生与灭,而我们却攀取与执着它,乐出现时感到高兴,苦出现时感到沮丧。其实这些都一样,就只是生与灭。生起时,有某事;消灭时,它不见。我们就是被卡在这里感到疑惑,因为经书上说苦生与苦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我们没有清楚认知只有苦,因为当它停止时,我们在那里看见乐,执取它并固著于其上。我们并非真的知道发生什么事——它其实只是生灭。

佛陀总结说事物只有生与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很难入耳。但真正能感受“法”者,无须依赖任何事,就能处于安乐中。

事实是,在这世间中,没有什么东西对任何人做任何事。没有什么事可忧虑,或值得哭泣、欢笑,没有任何本具的悲惨或愉悦。但对一般人而言,这些事却是很普通的。

我们的话可以很普通,以便能对应别人平常看待事物的方式,那没有问题。但我们若以这种普通的方式思考,那就很可悲了。

我们若真的觉知“法”并持续看见它,则事物根本不具实体性,只有生与灭,并无真实的乐与苦。一旦无乐与苦,内心便会平静;若有乐与苦,就会有“有”与“生”,意即无尽的轮回。

我们经常试着停止痛苦以便得到快乐,那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我们所希望的并非真实的平静,那是乐与苦。佛陀教法的目标是练习创造一种超越乐与苦,并会带来平静的业。但通常我们可能只想到拥有快乐,将带给我们平静,若获得一些快乐,便认为那已经够好了。

因此,人类总是希望丰足。若我们获得许多——那很好,通常那是我们想要的。做好事就会有好报,若得到那个,我们便会感到快乐。我们认为那就是需要去做的,然后便停在那里。但好的经验能持续带来满足吗?它无法停留。我们一直反反复复,经历好与坏,日以继夜试着去捕捉感觉好的东西。

佛陀的教法是,我们应先断恶,然后修善。其次,他说应同时断恶与断善,对它不起任何执着,因为那也是一种燃料,只要有燃料,它终究会被点燃。恶是燃料,善也是燃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