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19)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修行不能挑时间,必须趁还活着时,赶紧去做

当我们教导人们随念死亡时,他们说:“别谈论它!若你谈论死亡,人们将什么事也不想做!”这种想法真是颠倒。这种病是生命的慢性病,佛陀希望我们去观察,并了解一切众生无有例外地都会得到这种病,这是实相,因此他教导我们别忘它或误解它。你若真的经常随念死亡,将会停止伤害别人,会明白做坏事并在死时背负恶业,一点也不值得。这对自己、家人、社会,都会是有益的事。

一些曾做过许多坏事的人将会开始努力改过,未来还未做的恶行我们将会避开,内心的烦恼将逐渐持续消减。而当我们尝试教导别人时,就能以身作则,真正地帮助他们。

想想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十五天或一个月内,他就会遭到处决,设身处地,我们会如何利用仅存的时间呢?我们会怎么想?思考一下——你的内心会闪过什么事?你很可能会焦急得完全食不知味。

有天我们一定会死,时间并不确定,可能只剩一、两天,也可能在很久之后。因此,我们都必须想得很清楚,就如被宣判死刑的人——如在狱中焦虑的囚犯,就等着被带走。或如屠宰场的牛只,身体两侧都被涂上红色记号:今天这只被杀,明天那只,接着后天那只。我们就像那些牛一样,那么你还会在那里嬉笑、唱歌或自娱吗?

这真的是我们所处的情况。因此,佛陀教导要去增长那些有益之事。我们并非以物质的财富去增长它们,而是以身与口的努力,以及择法精进。至少日行一善,最少也要慈悲地对待动物,千万别未行善而空过一天。

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不确定的。当我们了解这点的时候,就能对在这世间所做的事更加释然,而不会把世事的起伏看得太严重,也不会有沮丧、失望或恐惧。反之,也不会对事情乐不可支,无论生或死,我们都已经以善行为自己打造了安全的避风港。

修行不能挑时间,你必须趁还活着时,赶紧去做。当被教导去行善与积德时,现在就去做,你变能获得善果,你死后再想去做,就太迟了,只剩下葬礼而已。当你死时,他们前来致敬,那时你只是他们修福的一个对象而已,你所拥有的福报都已享尽。但若你现在持续行善,在还活着时,它就不会那么快耗尽。

五、冷峻的慰藉

——阿姜查的僧侣面对疾病与死亡

我们必死的事实,非常明显地呈现无常、苦与无我三相,但这观察并未探讨到生病的状态。清楚觉知死亡可导致无死,清楚觉知痛苦可以导致离苦,觉知世间的束缚则可以导致解脱。

死亡,通常在佛教文化,例如在泰国比在西方更容易被接受,尤其在寺院环境中,更是坦然视之。阿姜查对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谈论死亡——如同他对佛法的其他面向所作。当人们有点高傲时,他说你可以戳他们,以唤醒他们。在巴蓬寺早期,僧侣面临的诸多考验之一是疟疾,当时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人都病得很严重。他谈到如何鼓励僧侣们面对这种情况。

“一天晚上,约九点钟,我听到有人走出森林。我们都染上疟疾,但其中一名比丘情况特别严重,发高烧,且害怕会死,他不想孤单地死在森林中。我说:‘那好,让我们试着找没病的人来照顾生病者,病人怎么能照顾另一个病人呢?’当时就是如此,我们没有任何医药。

“我们有‘波拉培’(一种很苦的药草)。我们将它煮来喝,那是我们当时仅有的,用来提神与当药用。每个人都发烧,大家都喝波拉培。若有比丘病得很重,我就告诉他们:‘别害怕,别担心,若你们死了,我会亲自将你们火葬。我会在这座寺里将你们火化,尸体无须转到别处去。’我就是这么处理它,这些话带给他们心灵的力量。”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