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31)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五部 禅修要点

一、止与观

禅修的安止,通常被区分成由定产生的平静与由慧产生的平静。在由定产生的平静中,必须避免自己和他人互动与接触,眼必须远离色,耳必须远离声,然后不见、不听、不识等,将可因此达到安止。

无论经验什么,都只是法尔如是

这种平静自有其价值,但它并非究竟的,而是暂时与不可信赖的。当感官接触可爱或不可爱的外境时,它因为被吸引或不希望它存在而改变。因此,心必须一直和这些境对抗,智慧不会生起,因为禅修者一直因为那些外在因素而无法平静。反之,你若决定不逃避而直观事物,将了解缺乏安止不是因为外境或外缘,而是因为错误的了解所致。

当你一心一意想在禅修中找到安止时,可找个最宁静与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不会遇到形色或声音,或发生干扰你的事,心便可沉淀下来并达到安定,因为那里没有刺激它的事。检查这个状态,去看看它有多少力量:当走出那个安静的地方并开始经历感官接触时,注意你如何变开心与不开心、高兴与沮丧,以及心如何被扰乱。那时你将了解这种安止是不真实的。

无论经验领域中发生什么事,都只是法尔如是。当某件事令我们开心时,就判定它是好的;当某件事令我们不开心时,则说它不好,这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在给外境贴标签。

了解这点,我们就有了一个观察这些事并如实看见它们的基础。当禅修中有安止的时候,它无须做许多思维。有某种具有觉知特质的敏感度会从安止心中生起,这不是思维,而是择法觉支①。

禅定不只是打坐,在一切姿势中都可能有禅定

这种安止不会受到经验与感官接触所干扰。但问题来了,“若它是安止,为何还会有事情发生?”在安止内有某些事情发生,但并非以普通的方式发生,它只是如实显现而不会被过度延伸。在安止中发生某件事时,心非常清楚地觉知它,并生起智慧。

我们如实观察事物发生,此时安止会遍及一切,当眼睛见色或耳闻声时,我们认出它们的实相。在后面这个安止的形式中,当眼见色时,心是平静的;当耳闻声时,心是平静的。无论经历什么,心都不为所动。

这种安止正来自另一种安止——那种无知的定,那是使它生起的因。智慧来自安止,了知来自不知;心从不知的状态,从像这样学习观察中逐渐了知。定与慧等持,无论在哪里或做什么,我们都看见实相。我们了解心中经验的生与灭,然后不再多事,没有任何事要被更正或解决,不再有疑虑,哪里也不想去,不再逃避。

我们只能透过智慧出离,如实觉知事物并超越它们,然后得到安歇。一旦练习达到目标、觉知目标,并成为目标,此后当我们活动时,绝不可能招损或受害。当端坐不动时,我们绝不可能受到伤害,无论任何情况,没有任何事可影响我们,修行已趋于圆满,已达到目的。

也许今天并无机会坐下来禅修,但我们没问题。禅定不只是打坐,在一切姿势中都可能有禅定。若能真的在一切姿势中修行,我们将可如此受用禅定,没有任何事可妨碍它。我们不会说:“我现在内心不清明,因此无法修行。”我们将永远不会有那种感觉。修行就应该是如此,没有疑惑与纠葛。

译注:

①择法觉支是七觉支之一。在禅修中,它是种直觉的、具有辨识力的慧,可辨别“法”的特性,通达涅槃的本质,是“智慧”的同义辞。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