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33)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五、禅修指导——阿姜查与学生间的问答

问:我想得到平静,想禅修并让心变平静。

答:就是这个——你想得到一些东西。若真的想要这个,你必须想想是什么因素造成心的不安。佛陀教导事出必有因,但我们却期盼捡现成的果,那就如没种西瓜却想吃西瓜一样。那么它从哪里来呢?你只是偶尔得到一些,你便想:“啊,它好甜,好好吃!”于是你想要更多:“嗯,我怎样才能得到更多西瓜呢?它来自何处?人们怎么有西瓜可吃呢?”但光凭想象是无法得到的。

我们必须把它彻底想清楚,才能看得到全貌。检视心的一切活动,在这个世间出生之后,我们为何会有痛苦、困难与负担?且一再为相同的旧事受苦,因为我们的认知不够彻底。

问题是什么?我们在作茧自缚,却不了解症结所在。住在家里,我们觉得很难和配偶、小孩或其他人相处。我们谈论它,但不是确实了解它,因此它真的很难。努力让心达到禅定也一样,我们想不出为什么自己无法证入禅定。我们必须了解因果的真谛,是什么因素让自己陷入这种情况中。一切皆从因生,但我们不明白。那就如我们有个装满水的瓶子,喝光之后还想要更多——但瓶子已流不出水来。若我们从河中取水,就可一直喝,因为河流的水源源不绝。

深观无常、苦与无我,并彻底觉知它,就如从河中取水。世俗肤浅的知识不会彻底了知,但藉由敏锐的洞见,我们充分了解这三相的深度与法味。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看见它的实相;当它息灭时,也看见那件事的实相。心一直在察觉实相,凭籍这个见解,我们达到一个安稳处,在那里无须担负痛苦或困难。贪爱事物并给它们贴标签的问题,将持续减轻。我们看见事物生起,并看见它们息灭,再次生起与再次息灭。经常检视这个“法”,多观察它,多培养这个觉知。结果将是离染与离欲,你对每一件事都变得没有欲爱。

与耳、眼、鼻与舌接触的事物,以及心中生起的事物,我们都将清楚了知——将看见它们都一样。看见诸法都具有无常、苦与无我的本质,它们一点也不值得被贪爱,离染之心油然而生。当眼见色或耳闻声时,如实觉知它们。心快乐或痛苦时,或当它有可爱或憎恶的反应时,都觉知这些事。若执取这些事,它们将缠住我们,并立即将我们带入“有”中。若放开它们,它们将走自己的路。放开色法,它们将沿色法之路走;放开声音,它们将沿一切声音之路走。但当需要时,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它们。

让事物跟着它们的本质走,放开它们。若我们如此觉知,将会看见无常的事实。显现的诸法都是幻相,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虚妄的。唯有当看出它们是假象时,我们才可能真的得到自在。有了正念、正知与智慧,我们看不到任何东西,只看到“法”生起,以及法尔如是这个事实。即使当我们并未特别做什么事时,无论可能在想什么,都将看出我们的想法就只是如此,且不会为之所困。若心变安止,我们会想:“安止:没什么大不了。安止并非永恒的。”只有无常法,别无其他。我们坐在哪里,“法”就在那里,且智慧生起——那时候还有什么事能够让我们痛苦呢?

我们为不是真实可得的事物痛苦,因为想着不值得想的事。我们有各种欲望,且希望事物成为某种特定的方式。希望成为什么——例如你若希望成为阿罗汉、完全觉悟者——即是给自己带来痛苦。佛陀教导我们别想成为什么,因为他了解想得到与成为什么这件事本身即是痛苦。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