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38)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九、高远理想与日常挫折
——一位年轻比丘与阿姜查

当一位年轻比丘初次来到巴蓬寺说要会见阿姜查时,他自以为是个有能力的禅修者。他谈到和不同禅师相处的经验,觉得自己一定给大师留下深刻的印象。阿姜查没说半个字,而是离开座位,趴在地上,开始像狗一样开始四处嗅闻。这个年轻人了解阿姜查可能试图告诉他什么事。

他留下来进行修炼,不久后开始感觉自己一事无成,且生活枯燥缺乏乐趣与意义。他相信自己再也笑不出来,因此去找阿姜查。

阿姜查告诉他:“你就如一只幼小的松鼠,看见成鼠爬树且在枝头间跳跃,也想要那么做。因此他以一只脚爬出去却失去平衡,然后‘砰’的一声掉到地上。母鼠捡起它,将它带回树上,但它仍想要跑与跳。它再次行动,然后又‘砰’的一声掉在地上。”阿姜查继续这故事,描述可怜的小松鼠一再地掉到地上,直到这个认为自己再也笑不出来的比丘,笑得在地上打滚为止。

之后他再次为自己的无能,达不到心目中出家生活与禅修的高远理想而沮丧,尽管他已尽一切努力去持戒与辛苦修行。他去见阿姜查表达自己的挫折,阿姜查告诉他一个故事。

“过去曾有只驴子经常听到蟋蟀唱歌。驴子心想:‘能像那样唱歌该有多好!’它问其他动物,蟋蟀的秘诀是什么?它们告诉它,蟋蟀喝露水。

“因此,它每天早上都去舔草上的露水。终于有一天,它开口唱歌,但它仍像驴子般发出刺耳的叫声。”

第六部成道
一、彻底解决问题

无论人们是何种性行,可能有贪、瞋、痴、慢或其他烦恼,佛陀都教导他们如何修行,以减少这些事,终而彻底解决它们。这是一种最好的知识,在世间知识的学科中,各式各样的人研究各种事物,并获得各种知识。有些人达到较高的位置,便认为自己很重要,结果是人们因而无法和睦相处,社会也变得不和谐。这是外在知识与学科的方式。

只要有生就一定会有死

在佛教的方式中,我们愿意聆听事物的实相,并试着去了解什么是真实与正确的。那意味着什么?它的目的是解决我们的问题。修行佛法是为了解决我们在世上经历的一切问题,包括自己与他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任何一种今日人们面临的许多与困难的问题。

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佛陀教导我们解决它们的真实与究竟的方式。事情的真相、真正的答案是,没有任何人在解决问题,且没有问题:因为没有人在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是它的根柢,若有某个人在解决问题,就会有许多问题,事情将会没完没了——那是世间的方式。

在佛法的方式中,我们说没有任何人在解决问题,且没有问题。那是我们能彻底解决它的方式,是趣入涅槃之道。若有某个人在解决问题,那将一直会有问题。若我们察觉问题,那么就有人在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这里的情况非常简陋,我们很少淹水,因为没有水坝。现在贫穷成了一件重要的事,由于人们种不出足够的粮草,因此四处都筑起河坝来,许多树都不见了。每逢大雨,河水都溢出水坝,它必须泄洪,如此一来,下游的村庄与城市就遭殃了。在过去,我们顺应自然,河水均匀地流动,不会淹水。像这样,只要有进步,某种损失亦随之而来。

若什么事也不做,人们因贫穷与欲求而痛苦;若采取减轻它的做法,又衍生出其他一些苦恼。这个世间就是如此,没有任何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它的办法。唯一可能彻底解决的情况是:没有问题,以及没有解决问题的人。结束!

我们该怎么做?生到这个世间,我们都面临许多困难。由于世上聚集如此多的生命,因此不和与混乱是必然的。佛陀说只要有问题,只要有解决它们的人,只要有人在解决问题,就一直会有问题。只要有生,就会有死。

我们大多偏好生,不需要去寻求死,因为它自动和生一起来,它们是一体的两面,无论多么不希望有死,它总是尾随而来,那是自然的真相。但它却很难被接受。我们有这种感觉:“对于生我很高兴,但我不想死。”或若必须死,那让别人先死,我们最好晚一点,让我们活得愈久愈好。但活那么久不会很痛苦吗?我们总以为活很久会带来快乐,那真是愚痴的想法。它就如入息与出息,你若认为只要生不要死,那么试着在呼吸后停止吐气看看。

何者较有价值,吸气或吐气?想想看!它就如出生与死亡。你如果说吸气比较重要,那么试试只吸气不吐气看看,能维持几分钟?或者认为吐气比较重要,则再试试吐气而不吸气看看。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