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39)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当五蕴瓦解时其中并没有死亡的人

对我而言,佛陀的教法才是正道。他看出生死轮回的连续性。他说:“见空性者,死神难觅。”那时死亡将不会影响我们。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没有“我们”。

坐在这里的这个积聚体,佛陀称之为“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那便是人的实相,只有这五蕴,哪里有“人”呢?“人”仅只是肇因于地、水、火、风的集合罢了,这四大元素被假名为“人”。死神无法追踪与找到“人”,只可能追踪到分崩离析的地、水、火、风等四大,其中找不到“人”。

了知身体是“空”的,就不会执著它,死神也抓不到我们。我们不死!难道不是这样吗?当没有“我们”,没有自我时,我们将不死。佛陀谈到“无我”。但当你听到此事时,请听仔细,在“无我”的真实意义中,哪里有“人”呢?只有地、水、火、风的蕴积——空。虽然事物是“空”的,但我们却依世俗惯例设想这是“我”与这是“我的”,因而有我执。

于是当地、水、火、风瓦解时,我们死亡,因为我们把自己固著在那里。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不是“空”的,而是自我,因此我们必须死,且为死亡悲伤与流泪。佛陀教导我们只有五蕴,身体只是这五蕴的积聚体。当五蕴瓦解时,死亡不会影响我们,因为我们不住在那些东西里面。

想想幼虫变成蜜蜂,当蜜蜂脱蛹而出时,它留下空壳。当看壳时,我们不知道蜜蜂在哪里?蜜蜂再也不住在里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去除自我的概念,若了解自我的假名与无我的实相,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不是问题被解决,而是无须解答。没有问题,因为没有人在解决问题。若清楚看见这点,生命就会变得无争与无碍。

佛陀教导我们思维诸行无常,身与心的现象都是无常的,去觉知它们的实相。这是智慧,是生起无我正见的方法。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如此说:没有死亡的人。若能断除我执不再执著这些事物,则将只剩下地、水、火、风的瓦解。

以智慧摧毁我见彻底觉知世间

有个关于佛陀上首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尊者指导瞿那曼陀尼比丘的故事。瞿那曼陀尼是舍利弗的学生,他正准备要进行头陀苦行。

瞿那曼陀尼觉得他已准备好了。但由于在苦行时,行者会遭遇各种障碍与状况。身为老师的舍利弗希望在弟子只身出发前,检验他的理解程度,他想要知道瞿那曼陀尼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舍利弗问他:“若有人,有圣者或者凡夫问你:‘瞿那曼陀尼尊者,当觉者去世时,他们将转生何处?’你会如何回答他们?”

瞿那曼陀尼尊者回答:“我会对他们说:‘色、受、想、行、识生起,然后息灭。’”

我在作研究时读到这句话,它对我并未呈现任何意义。某个人在问一件事,另一个人回答他另一件事,这两个人似乎完全对不上。当然,它是有意义的,答复确实以最真实的方式回应,只是我太无知而无法了解。

当瞿那曼陀尼被问到圣者去世会如何做,他并未直接说明。他只回答:“色、受、想、行、识生起,然后息灭。”因为这种人不死,只有五蕴在生与灭;他们不住在那里。这就是此事的真相,没有回答,因为没有真实的问题或疑问,且没有解决问题的人,一切就此结束。

你们了解事情如何结束吗?他们因为“无”而结束。但若有人谈到“空”或“无”,我们就变得心灰意冷——毕竟,我们确实拥有很多财物。对于我们在家拥有的一切事物怎么办?但你应该小心这个问题,别为你所拥有的事物太过焦虑,它们并非真是你的。

我们无法了解这点,也许想了解它,但它很困难。我们聆听与沉思,它听来没错,我们也有点了解,但无法完全体会它。内心的烦恼粗重,它们障碍我们。

贪欲牢牢绑住我们。例如,听到要少欲,人们完全无法接受。他们充满欲望,想要很多东西,且通常不会停止,直到过头并遭遇不幸为止,他们的取向完全和佛法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聆听佛陀的教法。他教导“法”,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超越痛苦,无痛苦地活着。若无痛苦,那会如何呢?将没有自我、“我”与“我的”,但在其中应该有智慧在运作,这样才能获得利益。

例如,若我们说:“这身体不是我的。”然后便拿武器毁了它,那不会带来任何利益。“这些杯子与盘子不是我的,因此我可以打破它们然后丢掉。”那是最无知的一种人。或当你觉得孩子的负担很沉重时,可是会想:“嗯,佛法说这些小孩并非真是我的,因此我可以抛弃他们。”别那么做!

若无自我,那怎么可能有任何东西属于自我呢?好好想想这点,它应该不难理解。若有“我”,那就有属于“我”的东西。于是这杯子成为“我的”;若没有“我”,则杯子不是“我的”。有东西破坏或遗失时,那就好像看着别人的财物破掉或遗失,那种伤心的程度和它属于你的情况相比大不相同,关键在于是否有自我的概念涉入。

因此,我们被教导要摧毁这个我见,以智慧去摧毁它——我们无法以戳刺或掩埋的方式摧毁它。佛陀的目标是彻底觉知世间,若清楚觉知它,将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我们不会执取世间。若不了知,我们就一定会执取世间诸法。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