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4-4) (总第33)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7.1)

 

佛教的原则不能变,离开佛教原则的“传统”要纠正

提要:

  • 只根据传统,而不根据佛法,就使得佛门的修行,离开佛法的真面目越来越远了

  • 佛教的原则不能变,离开佛教原则的“传统”要纠正

  • 社会上的传统不一定适合现代,佛门不要变成装模作样、搞表面一套,要讲实在

  • 和尚译为“力生”,能以自身修行的力量去带动、引生徒弟的修行力量

  • 自身没有修行的功德、力量,和尚这个名称就成了一个不带乌纱帽的官位

  • 在佛门里拉帮结派,互相斗争、排挤,搞得僧团和合不起来,这个罪过很大

只根据传统,而不根据佛法,就使得佛门的修行,离开佛法的真面目越来越远了

如果你不搞这一套,人家问你“你师父是谁啊?”你直接回答:“我师父是某某法师。”他就说你:“这个徒弟怎么不恭敬师父的?”

本来是佛法的真面目是不可说不可说,是脱离语言文字的,结果为了恭敬,两个字再加上两个不必要的字,不是离开而是增加,这两个字又不代表什么法。

但是中国传统这样,为了避免被人家看不起,我有时候也只好这样,合掌恭敬地问:“师父,请问上下?”(众笑)师父比较客气:“哎呀,不敢不敢,哪能称上下?”但是他不敢,你还得称啊,这就叫传统。有人特别强调传统,“中国佛教就是这个传统啊。”一切都要如法,要知法,你什么也不知道,就是根据传统,这个传统又没有实质性的东西,那不是笑话?

佛教的原则不能变,离开佛教原则的“传统”要纠正

佛教的原则是不能变的呢,佛教是圆满的,圆满了就没有改革、没有创新,你变了就错了。可是如果佛门的风气、佛弟子本人错了,你还得变啊,传统有不对的地方,你还得变啊,因为他们离开了佛教的原则了。我们只希望变好, 恢复佛教的本来面目,而不应该变坏啊,这是一个原则。

社会上的传统不一定适合现代,佛门不要变成装模作样、搞表面一套,要讲实在

说一个风趣的话、比喻的话,你一定要保持传统,拿社会上的事情来说也可以嘛,因为好久没看见了,那么你保持一个传统,也是个新鲜,可是不见得会恢复原状,因为不合适了。

比如说传统,做新娘子头上要盖一块红布的,现在做新娘子头上有红布吗?时代不同了,从前做新娘子难为情啊,多少人在看啊,不好意思啊,所以加一块红布。现在的新娘子,有的也不知道做了几次了,简直是成了老面皮了,还戴红布干什么?(众笑)

那么个别的新娘子忽然心血来潮,像演戏那样,演一场古代的戏,戴一个红头巾,坐了花轿,过过瘾。如果她第二次结婚,我看她就不搞这一套了,上次搞过了,闹着玩玩儿呀。

总希望佛门不要变成无知,不要变成装模作样,不要变成表面一套,要讲实在。

和尚译为“力生”,能以自身修行的力量去带动、引生徒弟的修行力量

“和尚”在法相上,翻译为“力生”,力量的“力”,出生的“生”,也就是说从你身上要出生力量,像这样的人才能称和尚。就是以师的道力来引生徒弟的道力,以师的修行的力量去带动、引生徒弟的修行力量,像这样的师父才能称和尚。

自身没有修行的功德、力量,和尚这个名称就成了一个不带乌纱帽的官位

假如作师父的根本没有好好修行,即使你是庙里的大和尚,徒弟么一大堆,你自己都没有力量,怎么去引生徒弟的力量?那么这个名称就变了一个官位了,虽然没有戴乌纱帽,我看跟戴乌纱帽也差不多。徒弟是佛的弟子,千万不能成为你这一党的党徒。

在佛门里拉帮结派,互相斗争、排挤,搞得僧团和合不起来,这个罪过很大

佛门里边有种坏气象,一个师父一大堆的徒弟,成了一帮一帮、一党一党、一派一派,当然徒弟总是帮师父说话的,结果变了师父这一派的力量,那么不同的师父,徒弟之间互相斗争、互相排挤,这还像僧团了?吵得不得了,和合不起来。破和合僧,下无间地狱的。不仅仅是今天有这样的现象,我年轻时候就常听到这种事情,庙里边因为是十方丛林啊,各地方的人都能来,老乡碰到老乡,特别讲得来,结果成了一帮一帮,有东北帮、宁波帮、厦门帮、南京帮……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


皈依佛法僧 尽形持五戒

不杀不盗取 不淫不妄说

不饮用诸酒 终身无违犯

并供养三宝 和尚阿阇梨

一切如法教 奉行无违逆

于上中下座 三业常恭敬

复方便勤求 坐禅及诵经

乃至诸学问 劝助作福等

广开涅槃路 闭三恶道门

菩提戒之基 增长正业行

从初地至十 菩提道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