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30-1)(总第191)

───────────────────────────────

傅味琴 讲于苏州虎丘书院 2016.6.18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dd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妄想止不住,不可能在禅定中证悟,也就不能了生死

提要:

  • 观就是观点、看法,用般若智慧来看待一切,就不会看错

  • 修禅定时要做各种观想,故修观的“观”是动词

  • 禅定修止观,止是止住妄想,观使你开智慧,先止后观,不止住妄想去修观,很难开智慧

  • 心在某一点上不动,就是修止

  • 妄想都不清净,要往生净土,就要止住妄想,达到一心不乱

  • 妄想止不住,不可能在禅定中证悟,也就不能了生死

隆莲法师说:"观":即观点、看法,观就是般若,般若是叫我们对待事物应有怎样的看法。修观的"观"是动词,是观察、观看。止观:止是定,是六度中的第五度静虑波罗蜜。

观就是观点、看法,用般若智慧来看待一切,就不会看错

以前我给大家说法都是消文,就是把经文文义讲讲明白。但是消文不能完全表达经文的法义,所以今天嘛就根据四川铁像寺隆莲法师和上海慈松法师讲的,给大家说一说。第一段是隆莲法师讲的,我下面简单一些,就不说这一段是谁讲的,那一段是谁讲的,你们直接看黑板。

“观”,观就是观点,就是看法。这儿的观就是指般若,因为经文中的观点,都是根据般若的智慧。般若起什么作用?般若是叫我们对待事物应有怎样的看法。用般若智慧来看一切事物,就不会看错。

修禅定时要做各种观想,故修观的“观”是动词

我们也都学佛学了禅定,所以讲到这个观字呢,隆莲法师就讲了:“修观的‘观’是动词”,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修循身观、数息观、光明观,在修的时候,是动的。

禅定修止观,止是止住妄想,观使你开智慧,先止后观,不止住妄想去修观,很难开智慧

我们都知道修禅定,有修止有修观,先要修好止,然后再修观,止是止住妄想,观是使你开智慧。如果不修止光修观,你妄想止不住,东想西想,就很难开智慧。所以止观止观,止在前面,观在后面。

心在某一点上不动,就是修止

你们有的同学修禅定很久了,还有的同学嘛,信佛也信了很久了,今天就简单跟你们举个例子,止怎么修法?你在某一点上不动,这就是止。比如我们的修法中,把最下面一点观成红色的,专门观这个,不打妄想,就是修止。

妄想都不清净,要往生净土,就要止住妄想,达到一心不乱

近代,念佛法门很发扬光大,人们称为净土宗。净就是清净,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非常清净的。凡是佛的世界都是净土。你打的妄想都是不清净的,你必须把妄想止住,所以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有人有句话:只要念就能往生。那是错的,离开佛经讲话,这是魔说。《阿弥陀经》里讲:要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别疏忽了最重要的话,就是一心不乱。你达不到一心不乱,妄想止不住,很难开智慧。

妄想止不住,不可能在禅定中证悟,也就不能了生死

我们今天在听法,也能得到智慧,这叫闻慧,这是听来的,不是你自己的智慧。我们在修禅定,从禅定中开发的智慧,才是你自己的智慧。有人说“开悟了开悟了”,如果你不懂,别人讲给你听,你听懂了也叫悟,这个悟不能了生死,必须要证悟才能了生死。妄想止不住,你怎么悟啊?比如说,缸里水非常混浊,你要看自己的脸,怎么看得清楚啊?必须把水里的泥沙沉淀下去,才能看清自己的脸。所以不止住妄念是悟不了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