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61)

何明栋 著

相反地,有些人身陷苦海而不自知,只是住心于目睹风花雪月,耳闻歌舞欢声,口贪香美珍味,形形色色,此伏彼起,使人心中难于得到清静。虚云和尚强调这就是“散乱心、生死心与虚妄心”,是阻人向上的魔障,是坠人入地狱的陷阱,对每个佛法修持者来说是不能不加注意的。否则就枉过时日,造罪造业,到老仍免不了生死之轮回。

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在百余年的佛法修持与弘法历程中,秉承历代祖师的教诲,参诸自己修持体验,审度时代变化后众生心态的变化,严奉“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之圭旨,强调这个心本来佛与众生相同,是个个本具,人人皆有的“常住真心”。这样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只不过众生的心“但以妄想执著”所埋没,这就正如《楞严经》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然而究其原因,应当是众生中明此道理者不多,甚者执迷不悟,造业造罪。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证得大悟、成等正觉后,就以其慈悲之心,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以度苦海中的众生。然而“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其关键都在于使众生明心见性,识得自己的本心,把心中的习气一点一点地除去,就是大修行人。以此为指导,虚云和尚反复强调“修持唯在心”,并常以此教导学人,要大家把握本心,发长远心、坚固心、惭愧心与忏悔心,发菩提心,切戒生是非之心、生死心与虚妄心。只有这样,立志佛法修持,方可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永不退失道心,最后得到圆满的利益。由此来看,虚云和尚的修持理论与实践,既与历代祖师的教导一脉相承,又根据近现代社会变化情况,并由此而引起的人们思维方式活跃、接触面广等新的时代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其理论观点思维深邃,内涵丰富,语言表述浅显易懂,方便信众接受,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三、在动用中修持,处处是道场

对于每一位佛法修持者说来,把握本心,看清路头,持之以恒,清扫习气,是得到圆满利益的关键,这也是虚云和尚百余年修持体验的总结与概括。

学佛当以对佛法信仰为基础,这是每一个佛门弟子都懂得的一道理。以此为前提,虚云和尚进一步要求学人“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铁石心肠,先学威仪,循规蹈矩”,而且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诫”,加之“多劫种下善根,此生才得入佛门”。

应当说,诚如斯言,入佛门确非易事。这就是虚云和尚之所以如此告诫众人的理由之所在。立志是人生确立前进方向的起步之举,学佛也非儿戏,当认真慎重对待之。诚如《佛所行赞》所说,“执志安如地,心净若莲花。”自古以来有多少高官显贵、巨富大贾、名儒硕贤无不有入佛门之想,其中大多数人由想而信、由信而志,终得成果。其中也有一些人仅作想思而已,未识《四十二章经》所强调的“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之道理,或偶尔动念,志向不坚,一遇艰难,稍有风波就动摇了,甚至退了道心。对于这样的例子,虚云和尚见了不少,所以强调学佛者当立大志,具铁石心肠。为此,虚云和尚要求学人要以明代高僧憨山大师等人为模范,立“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之志,矢志奉佛,毫不退缩。虚云和尚认为只有这样,佛法修持者方能保持平常心,“始终不变,经历风波险阻,此心如如不动,”持之以恒,必得效益。

人有大志,信念坚定,崇奉佛法,刻苦修持,是每一个佛法修持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对此,虚云和尚很为重视。同时,虚云和尚要求每一个佛法修持者还要注意道德的提高,“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道德是做人立身的基础,也是学佛修持的根本。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