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81)

何明栋 著

众所周知,念佛法门修持是诵念“阿弥陀佛”圣号,但要怎样念诵方能得受用,值得深究。虚云和尚认为“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圣号时,要既连续不断,又要字句分明,而且不为境界所转,不为他事所扰。持之以恒,功夫自可纯熟,净境现前则是必然无疑的了。对于念佛修持者,虚云和尚强调不但要诵念“阿弥陀佛”圣号,而且也要以智观察。“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漫流,口念耳听,不对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苦海。”应当说,虚云和尚对念佛修持具体操作的这些看法很为具体,且符合佛教教义。这也正是虚云和尚圆融禅净,广参博学成就的表现。

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在致力禅修的同时,力弘“禅净双修”。在接引学人时,虚云和尚采取因机施教,视人夙慧与根器,“先试以禅,不契,则诏以念佛三昧。”对于一些年纪较大初学佛者,虚云和尚多是提出原则让他们自己选择,“汝自审果能处烦恼而不乱,住禅定而不寂,则可以参禅。若未能做到,则当一心念佛。”由此可以体会到虚云和尚接引学人的慈悲婆心与禅净双修的宏愿。在虚云和尚看来,初发心学佛者修持法门的择定,要把握一条原则,“法无高下,贵在契机”。只有这样才能各得其适,各有所助。虚云和尚是这样认识的,在实际中也是这样实践的。民国时期,虚云和尚主持重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弘法道场广东南华禅寺时,就在重建大雄宝殿、新建禅堂的同时,特地在寺中别立念佛堂,以方便专修净土法门者修持。在南华禅寺这样海内外闻名的禅宗祖庭新建念佛堂,应当说是需要深远的见识与宽广胸怀的方丈才能实现的。这是首创,是需要极大勇气与坚强信念的。虚云和尚以禅宗大德之身份完成了,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当为一大创举。

不仅如此,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虚云和尚应请赴重庆主法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期间,投其座下皈依者甚众。对他们修持法门的选择,虚云和尚总是劝导多念佛,并印布阿弥陀佛像,旁加小圈,叮嘱他们念满若干句就点上一点,以为记数。更为突出的是,虚云和尚发给皈依弟子的皈依帖四周,也都印有小圈,注明每圈念佛一千声加一点,丹黄数次,则念佛千万。这些事例,足以说明虚云和尚对“禅净双修”的弘扬,不仅有着较为系统与完整的理论观点,而且在修持实践之时想方设法成就信众,为他们创造条件,并适当加以必要的督促与推动。虚云和尚的慈悲婆心,弘法之愿,堪为表率,名垂千古。

四、农禅谱新章,古刹现雄姿

早在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在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百丈寺领众禅修,制订“禅门清规”(即人称“百丈清规”),就已有“行普请法”、“普请”。从史料看,当年的普请即指出坡劳作,也包括捡野菜、拾蘑菇、挑水、打柴、烧饭、补衣、放羊、伐木竹等等。百丈怀海禅师自己更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名言。人们也就将其所倡导的在禅修同时,“行普请法”制度及实践,称为“农禅并重”。

作为禅门大德,虚云和尚对百丈怀海禅师所倡导的“农禅并重”思想与实践奉为楷模,谙熟于胸,但真正将“农禅并重”祖训付诸实践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开始的。

当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面对这样根本性形势变化,虚云和尚认识到佛教也应该遵照六祖慧能大师《坛经》中教导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要适应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经济的改革与社会的发展,方可以不被历史所淘汰。也正因为这样,过去僧伽经济的主要来源租息、募化、香火、经忏等皆不可复恃了。虚云和尚进而认识到要使佛教保存并继续发展,只有进行生产劳动。在此思想指导下,1950年虚云和尚即在云门山大觉禅寺率僧众创办“大觉农场”,亲自为之制订《农场组织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