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 (159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参学琐谈(159)

在大陆参学时期,白圣法师的大名我就知道了,但缘悭一面,未曾亲近过。一九五四年由于律航法师的介绍,我才拜见了这位大德。后来他住持的十普寺第一次传戒聘我为引礼,狮头山结夏邀我任纠察,此后我又当了他传戒法会中几次书记,彼此才有了真正了解。近十年来,他对我非常的关切和爱护,见了面真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有些人就认为我是“白圣派”了!其实,我一向参学的态度是“依法不依人”的,从来就未想到派不派的问题。不过,我与白老既有这么一段因缘,总希望他老能始终为法珍重,千万不要为虚名假利所惑才好!

一九六三年春,台北临济寺传戒,戒子们化一万多块,献沉香宝座为他们的得戒白圣大和尚祝寿,要我代他们写一首颂,刻在宝座的大理石上作为纪念,我写道:

  大哉和尚,末世耆英!

  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昔植善根,童真入道;

  辄以菩萨,是则是效。

  宗教兼通,运用自在;

  如虎戴角,一切无碍。

  莅台逾纪,夙兴夜寐;

  传戒兴学,振衰起敝。

  影响所及,佛日朗然;

  光明炯炯,普照尘寰。

  今逢癸卯,六秩初度;

  敬献宝座,为和尚寿!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拿北京来作比喻,若从地图看北京,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宫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终不如亲到北京一次,随你提起哪里,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只看图而未曾到北京的人,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空就能摆得开,无挂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挂碍,所说和所做就不一样。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

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地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们。他们找吃的找喝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间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也是无补于实际的。

(摘自《佛教在线》 虚云老和尚)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