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21)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21)

他回到家后,他太太要求跟他离婚。他说:“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错,也没什么错事,你为什么要离婚?”她说:“因为你的行为。”他说:“我有什么行为不好?”她说:“你给谁赶车?”他说:“给丞相。”这一说,他那股骄傲劲儿又来了。她说:“你看见丞相是什么态度没有?”他说:“没注意。”她说:“丞相坐在车里,谦恭谨慎。你给人家赶车,坐前面,骄傲的趾高气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这样的男人,我跟你过一辈子太冤枉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涵义非常的深,大家想一想,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释迦牟尼佛为天人之师,我们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王,他面对一切众生施舍的时候,谦卑屈下。《地藏经》说得很清楚,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如果他们布施的时候,谦恭卑下的给六根不全的贫穷人,亲手布施,软言慰喻,说着很柔软的话安慰他们。这样子才积福德,要是这样的来做,你就是佛弟子。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降伏嗔念 ③

“对于一个言行洁净,心念又清澈平静的人,我们又如何灭除嗔念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干口渴的人,来到一个清凉澄澈的池塘。池边万木争荣、林荫蔽天,是个歇脚的好地方。于是他跳入水中沐浴畅饮一番,再躺在树荫下歇息。同样的,对于这么一个人,我们应想着他在言行上的洁净与心念上的清澈平静。” (完)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著)

◇◇◇◇◇◇◇◇◇◇◇◇◇◇◇◇◇◇◇◇◇◇◇◇◇◇◇◇◇◇◇◇◇◇◇◇◇◇◇◇◇
缅甸参学记 ①

在今年四月曾经到缅甸学习禅修三个月。第一次孤身踏足这个陌生的国家,虽然有点担心言语上沟通的困难,但我尚能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今次参学的一些见闻和体验。

缅甸是一个佛教的国家,有一句话说:做缅甸人,就要做佛教徒。可能是从小便受到佛法的熏陶,缅甸人给我的感觉是温纯友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由于国家对外的不开放,所以缅甸的佛教仍能保留一种纯朴、着重修行解脱的传统。当地人对僧人是十分尊敬的,走在街上到处都会看见僧人,年纪由几岁到几十岁的都会见到(有时会看见一些只有六七岁的小沙弥,赤足双手抱着和自己身体差不多大的钵跟随在僧人行列之中,样子十分可爱);更会见到一些店铺在售卖着不同僧人的照片(缅甸人的家里除供奉佛像外,还供奉有僧人的照片)。虽然缅甸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人民都乐于做布施和供养,随处都见到寺庙和佛塔。虽然有修福报,也有修解脱的,对于缅甸人来说佛教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

我所参学的禅修中心座落于离仰光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的郊外,除欠缺了点大自然的环境外,禅修中心的设施算是十分完善的。禅修中心的教导工作由Tejaniya法师负责。

南传禅修是四念住的修习,这里所教导的是直接观心(正念在心)的技巧,方法是简单但并不容易。虽然是马哈希的派系,但不采用标签法,动作亦无需刻意放慢只需保持自然。由于观心需要较敏锐的觉察力,参学者若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心,便由观察较明显的身体感觉入手,如观呼吸,脚部的移动等来训练,直到懂得观心便去看心。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

◇◇◇◇◇◇◇◇◇◇◇◇◇◇◇◇◇◇◇◇◇◇◇◇◇◇◇◇◇◇◇◇◇◇◇◇◇◇◇◇◇
参学琐谈 (21)

六 皇藏听经

翌日早饭后雨停了,但天气仍是阴沉沉的,随时都有再落雨的可能。然而我为了急于赶路,便不顾一切地,礼别了那位对我热诚招待的青年比丘,出了圣泉寺便向白土镇的净梵寺进发。

白土镇在萧县城东南约二十余里,东有绵延的高,西有长流的大河。前后数十里皆是平原,如果是在太平时期不失为是一个宁静康乐的所在。

净梵寺建在白土镇南门外一个小山丘上,四周遍植松柏,寺内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远看去好像一把天然的伞盖,覆罩在佛殿前面,把一座小巧玲珑的寺院,托衬得格外大方、壮观、安适、雅净。(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